岐伯蹲下来给孩子把脉,小手腕上的脉息像春泉般活泼。"小儿脏腑娇嫩,"他用指尖轻点孩子的中脘穴,"《温病条辨》言'小儿脾常不足',喂养需遵循'胃以喜为补'之则,不可过食肥甘。"
正说话间,一位母亲抱着啼哭的幼儿冲进诊室。"岐大夫,我家虎娃拉肚子半个月了,西医说是消化不良..."孩子的小屁股红得像熟透的桃子,哭声里带着黏腻。
岐伯解开孩子的襁褓,闻了闻尿布:"酸臭如败卵,此乃乳食积滞。"他从药柜取出炒麦芽、炒谷芽,"《神农本草经》谓麦芽'主温中,下气,开胃',配山楂消肉食,神曲化谷食,再用陈皮理气和中。"
看着母亲忧虑的眼神,他又加了一味炒鸡内金:"此药能消一切饮食积滞,《本草纲目》称其'治小儿食疟,疗大人淋漓'。"转身对学徒说:"用粳米炒焦煮粥,取'焦香入脾'之意,可增强消食之力。"
暮色中,岐仁堂的灯笼次第亮起。林伯带着孙子坐在门槛上,看学徒晾晒新采的佩兰。"爷爷,为什么岐大夫总用炒过的药?"孩子指着竹匾里的炒苍术问。
"生药如少年,性烈而善攻;炒药如长者,温和而善守。"林伯摸着孩子的头,看着诊室里岐伯为患者诊脉的身影,"就像人老了要懂得收敛锋芒,药炒过才知道顾护脾胃啊。"
梧桐叶在晚风中沙沙作响,药柜上的"大医精诚"匾额被灯笼映得发亮。不知谁家飘来紫苏烧鱼的香气,混着檐下晾晒的陈皮香,在渐渐浓稠的夜色里,酿成一味最动人的人间本草。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