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诊过脉后,指腹在尺部停留良久:"尺脉小数稍减,说明虚阳渐收。但舌红未退,痰热犹存。"遂提笔调整药方:去紫菀、白前之温通,加枸杞三钱、麦冬二钱润肺养阴,白石英五钱重镇纳气,"《温热论》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如今热势已减,当转而养肺阴、滋肾水。"
第三诊时,沈先生步态明显轻快,进门便说:"大便通畅了,小便也不像以前那样滴滴答答。胃口开了,今早吃了两碗小米粥。"岐大夫望其面色,颧红已退为淡粉,舌苔转白微润,脉来虚弦渐缓,乃谓:"上焦清肃之令得行,下焦封藏之本渐固,当进入填补阶段。"
新方以熟地五钱滋肾填精,当归三钱养血润燥,取《金匮》肾气丸"阴中求阳"之意;薏苡三钱健脾渗湿,巴戟天二钱温而不燥,如《脾胃论》所述"脾旺则肾水充"。岐大夫特意交代:"此药需用砂锅文火慢煎两个时辰,如《本草经集注》所言'治上焦如羽,治下焦如权',下焦药须得厚重沉潜之力。"
五、医理中的生活智慧
半月后复诊,沈先生已能步行上三楼诊室。他从公文包中取出体检报告,指着肺部CT影像说:"西医说炎症吸收了,但我更想知道,为什么同样是喘,治法差这么多?"
岐大夫将报告轻轻推回,取过桌上的沙漏说道:"人体如同一盏油灯,油是阴精,火是阳气。您常年熬夜耗阴,应酬伤脾生痰,就像灯油快干了,灯芯却结了焦黑的油垢。前医用小青龙汤,好比往灯芯上浇冷水,看似灭火却让油垢更黏;用肾气汤则像加酒精,火虽旺却更快耗干灯油。"
"那现在算是拨正灯芯了?"沈先生若有所思。
"治病如理乱丝,先解其结,再顺其势。"岐大夫指着窗外随风摇曳的梧桐叶,"您看这树,若根基不稳却枝叶繁茂,必致风摇欲倒。如今上焦痰热已清,下焦阴精渐充,剩下的便是培土固根——从今天起,每天酉时(17-19点)用三七粉一钱、西洋参粉二钱冲服,按《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肾者,益其精'之法调补。"
说到这里,岐大夫语气转为郑重:"更重要的是改弦易辙。《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您若再像从前那样'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便是神医也难救。"沈先生连连称是,从口袋里掏出张健身卡:"已经请了私教,每天傍晚练八段锦,您说的'形劳而不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六、岐黄之道的灯火
梅雨季节来临时,沈先生送来一面锦旗,上书"上下求索破迷局,岐黄灯火照沉疴"。诊室里,他正兴致勃勃地向候诊患者讲述自己的经历:"你们看这药方,初诊用苇茎、竹沥,像不像给肺里通下水道?二诊加白石英,就好比给虚浮的肾气压舱石......"
岐大夫在一旁含笑研磨,听着这些通俗的比喻,忽然想起《温热条辨》里的一段话:"医道贵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抬眼望向窗外,只见雨丝细密如帘,檐下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那暖黄的光晕,恰似穿越千年的岐黄智慧,始终照亮着生命的迷津。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