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大夫,我爸这病,以后该怎么调补呢?”小林递过一杯热茶,语气里满是感激。
“调补之前,先得明白病因。”岐大夫呷了口茶,目光转向窗外的万家灯火,“现代人夏日养生,多有误区。一是贪凉太过,空调不离身,冰饮不离口,殊不知‘形寒饮冷则伤肺’,更伤脾胃阳气。二是饮食不节,烧烤、火锅、奶酪等高脂高糖食物,本就难消化,加上冰镇,如同给脾胃灌了一肚子冰块,运化功能自然停滞。三是久坐少动,脾胃乃‘后天之本’,需‘动则生阳’,久坐则气血不畅,脾胃之气亦易壅滞。”
他指了指药方上的白术:“你父亲的病,核心在于脾胃受伤。《脾胃论》中,李东垣先生特别强调‘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充足,百病不生;脾胃虚弱,诸病蜂起’。夏日养生,当以‘护脾’为先,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粥、汤、蔬菜,少用肥甘厚味;饮品宜温热,少喝冰镇,即使喝凉水,也需慢饮,让脾胃有缓冲之机;起居宜有常,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适当出汗以散暑气。”
“那地浆水这种法子,平时可以用吗?”老伴儿好奇地问,“感觉比吃药还灵呢。”
“地浆水乃应急之良剂,非寻常保健之品。”岐大夫摇摇头,“其性至阴,只适用于暑热极盛、耗伤阴液之重症,且必须取阴面净土,新汲井水,制作亦有讲究。若平时脾胃虚寒之人误用,反会损伤阳气。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同一种症状,病因不同,治法迥异,切不可自行照搬。”
说着,他走到药柜前,取出一小包炒薏米和茯苓:“回去后,可用这两味药煮水代茶,薏米健脾利湿,茯苓宁心安神,适合你父亲恢复期服用。饮食以小米粥、烂面条为主,少盐少糖,待脾胃之气恢复后,再慢慢添加其他食物。”
尾声:暑夜凉风里的医道哲思
送走林先生一家时,申城的暑气已渐渐退去,一阵凉风吹过,带来远处江面的湿润气息。小林扶着父亲,回头拱手:“岐大夫,今日若非您妙手回春,我爸这罪还不知要受多久。这地浆水的法子,真是闻所未闻,却又暗合医理,让人不得不服!”
岐大夫笑着摆摆手:“非我妙手,乃天地造化之功。地浆水取土之阴气,水之润下,合为至阴之剂,正应《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理。中医之道,本就源于自然,取法天地,一草一木,一土一水,皆可入药,关键在辨其性,顺其理,调其偏。”
他望着夜色中的城市,灯火璀璨如星,继续说道:“现代人生活便捷,却也离自然越来越远。饮食起居,若能多顺天时,少逆自然,脾胃之气何至于受伤?治病救人,不仅是开方抓药,更要让人明白‘治未病’的道理。就像这地浆水,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大道理啊。”
诊所的木门轻轻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喧嚣。药柜上的铜铃在穿堂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与药香、墨香交织在一起,诉说着千年未改的医道哲思——在阴阳燮理之间,在草木土水之中,蕴藏着治愈生命的智慧,如同那碗看似寻常的地浆水,于至简处见至深,于至朴中含至妙。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