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睡会儿,别打扰。"岐大夫把棉被掖好,"阳气开始归位了,就像走失的孩子找回家门。血崩的势头能不能止住,就看这一觉醒来。"
李建军守在床边,看着妻子胸脯微微起伏,突然想起结婚时刘小芸穿红棉袄的样子,脸颊红扑扑的,像巷口的石榴花。他抹了把脸,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第三章:养荣汤里的重生路
天蒙蒙亮时,刘小芸醒了。她看着陌生的屋顶,又看看趴在床边睡着的丈夫,嘴唇动了动:"水......"
李建军一个激灵站起来,倒了杯温水,手却抖得厉害。岐大夫闻声进来,先看了看垫在身下的棉絮——血色已淡,只有浅浅的痕迹。再把脉,脉象沉细而和缓,舌质也透出了点血色。
"好!渡过难关了。"岐大夫欣慰地笑了,"现在该用十全大补汤打底,去了肉桂,加附子。肉桂性燥,容易动火;附子温而不燥,更适合她现在虚中挟寒的身子。"
他对李建军说:"你媳妇这病,根子在冲任受损,脾胃虚寒。就像田里的土太贫瘠,种子落下去也长不好。以后得好好养着,多喝小米粥,里面加些黄芪、当归。记住,女人'以血为用',但血得靠气来统摄,就像河里的水,得有堤岸才能不泛滥。"
刘小芸喝着养荣汤,听着岐大夫的话,眼泪突然掉下来:"岐大夫,我是不是以后......再也怀不上了?"
岐大夫沉吟片刻,从药柜里取出枸杞和桑椹:"你看这枸杞,红得像血;桑椹,黑得入肾。等你身子养好了,我教你做'三黑粥':黑豆、黑米、黑芝麻,再加枸杞、红枣。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把这两个本固住了,种子自然能生根发芽。"
他又拿出块艾绒:"每天用这艾条灸足三里、关元穴。足三里是脾胃的'加油站',关元是女子的'丹田'。灸的时候会觉得肚子里暖暖的,那就是阳气在走窜。"
第四章:梧桐巷里的暖炉
半个月后,刘小芸能下床走动了。她再来岐仁堂时,穿了件红毛衣,脸色虽仍有些苍白,却透着活气。李建军拎着两斤土鸡蛋,非要塞给岐大夫:"您救了我们全家,这鸡蛋是老家带来的,给您补补身子。"
岐大夫推辞不过,收下鸡蛋,却塞给刘小芸一包药材:"这是炒白术和茯苓,回去熬粥喝,健脾祛湿。记住,以后再怀孕,头三个月别累着,少吃生冷。女人的身子就像 delicate 的瓷器,得用心呵护。"
看着夫妻俩相携离去的背影,岐大夫的徒弟小陈忍不住问:"师父,当初为啥不用止血药,反而先补气温阳?"
岐大夫正在整理药斗,闻言停下手:"你看那血崩,就像堤坝决口。要是只知道拿土去堵,堤坝不牢,堵了这里塌了那里。但如果先把堤坝的根基筑牢(补气),再把周围的泥土夯实(温阳),水自然就归了河道。《金匮要略》里说'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也是这个道理——治血先治气,治虚先治寒。"
窗外的雨早已停了,梧桐巷的居民陆续出来晒太阳。李建军五金店的卷帘门哗啦升起,刘小芸在门口摆了盆刚买的菊花,金黄的花瓣上还挂着露珠。她抬头望向岐仁堂的方向,想起那晚濒死之际,仿佛有股温热的气流从丹田升起,顺着经脉游走全身,就像寒冬腊月里突然抱上了个暖炉,而那暖炉的火种,正是岐大夫手里那碗浓黑的参附汤。
梧桐巷的阳光透过叶隙,照在岐仁堂的药柜上,"附子"药斗旁的标签微微发亮,上面写着《本草汇言》的批注:"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而在不远处的五金店里,李建军正给妻子倒着刚熬好的三黑粥,蒸汽氤氲中,刘小芸的脸颊渐渐有了血色,就像被重新点燃的烛火,在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血崩之夜后,终于重新照亮了这个小家的清晨。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岐大夫的悬壶故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