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笼罩着大同府,寒风裹挟着细沙拍打着明军大营的帐幔。于谦裹紧披风,踩着满地的积雪踏入中军大帐,烛火在他疲惫的面容上投下晃动的阴影。案几上,密密麻麻的军情急报堆积如山,每一份都在诉说着边境局势的危急。
石亨迎上前来,满脸焦虑:“于大人,今日又有三处哨所遭袭,瓦剌人来去如风,我们根本追不上。”他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烛台都晃了晃,“再这么下去,军心都要动摇了!”
于谦缓缓坐下,目光扫过墙上的军事地图,沉思良久才开口:“石将军,你不觉得此事太过蹊跷吗?瓦剌若真想大举进犯,为何总是小股骚扰?这更像是在故意激怒我们。”
石亨一愣,随即皱起眉头:“您的意思是,这是个圈套?可陛下已经下令让我们进驻大同,难道要按兵不动?将士们的士气......”
“正是因为陛下已有所行动,我们才更要谨慎。”于谦打断他的话,站起身来,手指重重地落在地图上的阳高卫,“瓦剌在阳高卫劫掠,却又不占城池,掳走青壮却留下妇孺,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我已派人暗中查访,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内阁议事厅内,陈循正与几位大臣激烈争论着。张伦涨红着脸,大声叫嚷:“瓦剌背信弃义,我们若不反击,岂不让天下人耻笑!于谦主张议和,分明是怯懦之举!”
“张大人此言差矣!”陈循气得胡须直颤,“如今朝堂刚刚稳定,百姓尚未从战乱中恢复元气,此时贸然出兵,无疑是将国家再次推入战火之中。况且,我们连瓦剌此次行动的真正意图都尚未查明,怎能轻易言战?”
“哼,陈大人这是被瓦剌吓破了胆吧!”张伦冷笑道,“依我看,于谦就是与瓦剌暗中勾结,想要......”
“够了!”
一声怒喝从厅外传来,于谦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密报。他将密报重重地拍在桌上,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这是我刚刚收到的消息,此次瓦剌边境滋事,极有可能是内部权力争斗所致。脱欢想要借大明之手打压也先,我们若是贸然出兵,正中了他的奸计!”
众人纷纷围拢过来,仔细查看密报。张伦却依然满脸不屑:“一份不知真假的密报,就能让我们放弃出兵?于大人,你该不会是想包庇瓦剌吧?”
于谦强压怒火,沉声道:“张大人,国家大事岂容儿戏!如今之计,我们应联名上书陛下,陈明利害,建议暂缓出兵,先派使者深入瓦剌,查明真相。若贸然开战,不仅会让无数百姓生灵涂炭,还可能导致瓦剌各部联合起来对抗我们,到那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陈循连忙点头:“于大人所言极是。陛下英明,只要我们将其中的利弊说清楚,相信陛下会采纳我们的建议。”
然而,就在众人准备联名上书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徐有贞余党在朝堂上散布谣言,称于谦收受瓦剌贿赂,故意拖延战事。谣言如野火般迅速蔓延,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于谦得知此事后,面色凝重。他深知,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污蔑,更是敌人企图破坏他们阻止战争计划的阴谋。“各位大人,此等谣言纯属无稽之谈,但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明日早朝,我们务必据理力争,让陛下看清真相!”
第二天清晨,紫禁城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鱼贯而入。朝堂上,气氛剑拔弩张。张伦率先出列,弹劾于谦:“陛下,于谦勾结瓦剌,延误战机,罪不可赦!请陛下严惩!”
于谦不慌不忙地出列,向朱祁钰行礼后,大声说道:“陛下,臣恳请您给臣一个机会,让臣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如今瓦剌内部矛盾重重,脱欢妄图借刀杀人,我们若贸然出兵,正中其下怀。臣已查明,此次边境滋事另有隐情,还请陛下暂缓出兵,容臣派人深入调查。若臣所言有假,甘愿以死谢罪!”
朱祁钰眉头紧锁,目光在于谦和张伦之间来回扫视:“于卿,你可有确凿证据?”
“陛下,这是臣收集到的情报,还有几位大臣愿意为臣作证。”于谦将手中的材料呈上,同时陈循等几位大臣也纷纷出列,支持于谦的主张。
朝堂上,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朱祁钰陷入了两难的抉择。而此时,远在边境的王越,也在为揭开真相而努力着,他隐隐感觉到,这场围绕着战与和的纷争,背后牵扯的势力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喜欢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