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简述就醒了。他用双手在脸上按了一按,驱走残留的睡意。看了眼手表,距离火车到站还有一个多小时。简述站起来,小心翼翼地绕过还在熟睡的乘客,先去卫生间清理了积液,然后又去水房洗了一把脸。
等他回到车厢时,其他的乘客也都醒了。简述走回座位,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他将大衣叠起来,重新放进行李包里,又将暖瓶和饭盒也收了起来。
半个小时后,火车的速度慢了下来,大约又过二十几分钟,火车进站。简述等其他要下车的乘客走的差不多了,才站起来,先将挎包挎在肩上,再将行李卷背在身后,然后将行李袋和网兜提在手里,侧着身子慢慢走出车厢。
下车后,简述随着人流出了奉天火车站,花了五毛钱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前往东直门外的第三轧钢厂。
在剧情中,第三轧钢厂也叫红星轧钢厂,前身是娄氏轧钢厂,建于1930年,1939年被小日子霸占,1945年后又被光头军霸占,1949年后才重新回到创始人娄家的手中,1952年当代娄氏掌权人娄广城主动接受公私合营,将娄氏钢厂改名第三轧钢厂,1956年整改完成又再次更名为红星轧钢厂。但老北京人都习惯了叫它第三轧钢厂。
到了目的地后,简述下车先是结清了车费,跟送他的师傅道了声谢,就拿着行李向第三轧钢厂走去。
轧钢厂门口有执勤的保卫科人员。看见简述走近,执勤的保卫队员握着枪警惕地看着他,问道:“你好同志,请问你来轧钢厂是有什么事吗?”
简述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证和介绍信,说道:“我叫简述,是过来报到的。”
保卫队员接过工作证和介绍信看了一下,然后对简述说:“请在这里等一下。”然后就回身走进了一旁的值班室。
过了一会儿,一位穿着56式军服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他走到简述面前,将工作证和介绍信还给了简述,说道:“你好,我是保卫科科长孙大江。”
简述立即伸出手与对方的手握了一下,说道:“孙科长你好,我是简述,新来的采购员。”
孙大江说道:“不用这么客气,以后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了,给面子就称呼我一声孙队或是孙哥。”
简述从善如队地叫了一声“孙队!”
孙大江满意地笑了笑,说道:“先跟我去值班室吧,行李需要打开检查一下。”怕简述误会又解释道:“没有旁的意思,只是例行公事,进出厂区都要检查。”
简述点头表示理解,这个时候国内还有一些潜伏的特务在活动,小心些是好事,入职后就不需要这么严格了。
孙大江对身后的保卫队员说道:“小武,过来帮简同志把行李拿到值班室去。”
那名叫小武的保卫队员应了一声,就上前将简述放在地上的两个行李包拎了起来,转身往值班室走去。简述没有客气,大大方方地背着行李,提着网兜和孙大江走在后面。
进了值班室,小武将行李包放在进门处的一张长条桌上,简述进来时,也自觉地将手里网兜和背上的行李卷放了上去。
孙大江没有急着检查行李,而是对简述道:“行李中有什么贵重物品吗?”见简述摇头,孙大江又说道:“你今天只是报到,按规定是不用上班的。报完道后,会有给你批几天的假期处理私事。可能一会儿就出来了,不如就先把行李放在这,免得进进出出的不方便。”
简述心说这样也行,反正钱票什么的都在挎包里。就说了一句道:“那就麻烦孙队了。”简述将挎包里的书掏出来,塞进行李包里,然后将挎包取下来,递给孙大江检查。
孙大江只是打眼扫了一眼里面的东西,见没有什么危险物品,就把挎包还给了简述,又对着小武说道:“小武,你陪简同志去一趟人事科。”
小武应了一声,将手上的枪交给了另一名保卫队员。简述跟孙大江说了一声再见,就跟小武离开了。
厂区里,机器的轰鸣声不断,偶尔有一两个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从厂房里出来,小跑着往厂房后面去,应该是去厕所的。
这个时候很少有工人会偷懒,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祖国建设中。
简述跟着小武一路向东,边走边聊着,闲谈间问出了小武的名字。
小武的全名是武家升,56年进的轧钢厂,今年二十六岁。简述叫他“武哥”,他也应了。对于轧钢厂的其他信息,武家升就没怎么说,就是简单地说了一下采购科的事。毕竟这个时候国内的情势还有些紧张,一些潜伏的敌特还在暗中伺机而动,像轧钢厂这类单位的信息都是保密的。简述知道规矩,也没有多话。
走了大约五六分钟,就看见一栋三层的建筑。灰白色的水泥墙上打着很多补丁,在一侧的墙上写着“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建设!”的标语,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