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边境线B7防区地表温度计显示52℃,周剑锋解开领口第三颗纽扣,汗水顺着战术背心的凯夫拉纤维纹路往下淌。他单膝跪在PLZ-05自行火炮的射击指挥舱内,液晶屏上跳动的红色数字刺得眼球发疼——炮管温度:749℃。"冷却液循环速率降至额定值65%。"巴基斯坦籍炮长伊姆兰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传来,这个参加过2019年巴拉科特空战的老兵正用扳手敲击液冷泵外壳。阵地东侧1.2公里处,三辆印军T-90S坦克的炮管在热浪中微微颤动。周剑锋的望远镜视野里,车长们正忙着用湿布擦拭观瞄设备,全然不知自己已被伪装网下的火控雷达锁定。"装订诸元,延迟引信1.5秒。"他的指尖在触控屏划出三道弹道轨迹,火控计算机立即生成三维模拟图——炮弹将精确穿过坦克炮塔座圈与车体间18厘米的防护薄弱点。金属疲劳的呻吟声突然从炮闩部位传来。周剑锋猛地按住耳麦:"冷却系统压力异常?"仪表盘上原本稳定的绿色指示灯全部转为红色,温度读数从749℃瞬间飙升至832℃。技术士官阿卜杜勒扯开检修盖板,热成像仪显示第三段炮管局部温度竟达907℃。"不是冷却系统故障!"他指着数据链终端突然跳出的频谱图,"2.4GHz频段出现脉冲式干扰!"十五公里外的印军炮兵指挥所,雷达操作员突然拍桌而起:"发现自行火炮热源!"但当他调出光学影像,屏幕上却是几台冒着黑烟的农用拖拉机。值班军官盯着不断跳变的识别信号皱眉——热辐射特征每三秒就在"火炮"与"农机"参数间切换一次。周剑锋的战术平板突然震动,侦察分队传回的实时态势图上,六个蓝色三角形正呈扇形包抄而来。那是印军最新部署的"阿琼"Mk2坦克群,其车际数据链刷新频率比旧型号快四倍。"立即转移阵地!"他刚下达命令,炮管温度警报器突然发出持续蜂鸣——1012℃!高温让炮身迷彩涂层开始卷曲剥落,暴露出的金属表面在阳光下泛着危险的红光。伊姆兰拽开紧急注水阀的瞬间,周剑锋的余光捕捉到三点钟方向山脊线的反光。他扑向通讯兵的刹那,125mm脱壳穿甲弹已撕裂空气命中伪装网支架,飞溅的金属碎片在指挥舱内壁上划出十几道白痕。温热的液体顺着周剑锋锁骨流下,他摸向颈动脉才确认是爆裂的冷却液管道喷溅,不是自己的血。"所有单位注意!敌方正在模拟我方坐标!"通讯兵卡西姆的警告声被第二发炮弹的爆炸声淹没。硝烟散去后,周剑锋发现更致命的情况——六辆"阿琼"坦克的炮口修正角度完全无视电子战制造的虚假信号,全部指向各门火炮的真实位置。阿卜杜勒突然举起频谱分析仪:"2.4GHz频段数据流量激增1400%,他们在用某种新型数据链修正弹道!"最诡异的状况发生在停火23分钟后。周剑锋盯着仍在上升的温度计——尽管所有火炮早已停止射击,炮管温度仍以每分钟11℃的速率持续攀升。当读数突破1100℃时,他注意到温度波动曲线与2.4GHz信号强度变化完全同步......
喜欢龙啸克什米尔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龙啸克什米尔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