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姜伯约?”
刘禅下意识停下了脚步,脱口而出。
诸葛亮愣了一下,疑惑地问道:
“陛下认识此人?这名少年确实字伯约。”
刘禅干笑两声,大脑飞快运转,开始找补:
“朕只是听闻天水有一少年将军,姓姜名维,字伯约,
家族时代忠贞汉室,为太守不喜,深受排挤。”
诸葛亮点点头,感慨道:
“陛下所言极是,姜维父亲,叔父以及众多族人,都战死在对抗羌人第一线。
身在魏地,心怀大汉,确实难得,
依陛下之意,应当如何安置?”
既然姜维提前收入囊中,刘禅自然不会傻乎乎放弃,
他想了想,说道:
“既然姜维喜好武事,就让他跟着赵云将军驻守武都,锻炼一段时间吧。
武都艰苦,问问他的意见,家眷愿意留在武都也可,愿意去成都也行,从朕的内库出钱吧。
朕有钱!”
诸葛亮无奈地摇摇头,陛下贵为天子,却总是将钱挂在嘴边。
不过陛下的商队可不是单纯敛财,更不与民争利,
与之相反,陛下拿出大量内库落实恤孤令,
更是借助商路,锻炼了精锐士卒。
关刀铁卫之名,很快就能响彻天下,谁能想到,这只是一支商队呢?
陛下做得很好,还是不要妄加干涉了。
刘禅回到他在汉中的住所,一路上还在感慨姜维,能够提前几年归汉,也算是一桩幸事。
这又是一个心怀大汉的好苗子啊!
和诸葛丞相约定时间只有四五个月时间了。
刘禅感觉有个时钟在身后滴答滴答催促他,
武装汉中,让汉中平原自给自足的计划,开始!
诸葛丞相第二天就带着陈到所辖白毦兵踏上了返程之路。
这次众人看来,魏军莫名其妙的入侵战争,同样莫名其妙地结束了。
陈到升任永安提督,接替李严,带着白毦兵在永安第一线防备东吴的威胁。
而李严则转而驻守后方江洲。
这项调动既是诸葛亮对于陈到功勋的奖赏,也是对李严的敲打。
这位托孤大臣有些不像话了。
尽管朝廷出征的大军撤回成都,但天子短时间驻守汉中,诸葛亮将精锐留了一万多,
这一万多人里既有突骑,也有无当飞军,就连藤甲兵也悉数留给了刘禅。
而关淑则留下了两百关刀铁卫在汉中,采用轮换休整的方式。
之后也会采用一半出商路,一半驻守招募的训练这种方式。
朝中大臣劝诫文书雪片一样飞向了汉中,刘禅根本没时间看,一心扎在南郑这边的工地上。
数万纪律严明的部队进行施工,效率直接让那些蜀地调过来的工匠惊讶。
不到一个月时间,一座座高炉拔地而起,汉中的南部黑烟几乎占据了半个天空。
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狼烟呢。
……
“启禀陛下,炼铁炉,琉璃炉,烧碳炉,都已正常出产,积累铁锭七万余斤。”
刘禅在工坊这边向来都只穿常服,如果不是身边总是跟着侍卫,看起来就像一个年轻的工匠。
只要没有要事,魏延每天都会来这边看看,
虽然看不懂,可是不到一个月时间,陛下带着这些工匠士兵,就在汉中南部这里建起一片工坊。
七万余斤铁锭啊,听说还是精铁,长这么大,魏延还没见过精铁还能像水一样流出来。
陛下却并不满意,听说这只是一期工程(工程),陛下想要攻打哪里?
这么多铁,可以武装出一支大军了!
让他不理解的是,最先出产的铁水,陛下没有用来打造兵器,反而全部浇铸成了农具!
平坦的汉中盆地里,此时已经看不出大战的痕迹,开垦出一片片农田。
各种矿石,木炭,流水一样汇入工坊,然后流水一样变成各种农具和伐木工具,
陛下亲自驻守在这里,哪有谁会偷懒?
这个月各种调度,分派任务,魏延感觉比打仗时候还要忙。
而一个个商队也开始经过汉中,带上一些工坊里出来的东西,
然后换回来各种牲畜,粮食,还有金钱。
魏延看来,陛下的工坊就像一个仙家秘宝,吞下石头木头,变成粮食金钱牲畜,
这是怎么做到的?
……
“陈将军,陛下送来的礼物,请您查验。”
“陛下?陛下不是还镇守在汉中吗?”
陈到驻守永安后总是懒洋洋的不想动,他总觉得,陛下没有留下白毦兵驻守汉中,
是觉得白毦兵已经没落了。
汉中大战,白毦兵折损将近一半,这还是最后的硬仗关刀铁卫顶了上去。
面对重甲的魏军甲士,白毦兵相当无奈,
汉中一战,关刀铁卫一战成名,白毦兵沦为了陪衬,让陈到感到非常失落。
虽然驻守公安官职升了不少,可他这么多天一直躲在府里颓废,懒洋洋地什么都不想动。
白毦兵的未来在哪里?难道就这么泯然众人,成为记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