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末将有一事不明。”
牵招(字子经)打马跟随在刘禅的马车旁,拱手询问道。
他胯下的战马已经更换成汉血宝马,比寻常战马高大许多,短短的毛发犹如闪着金光。
虽然此马不耐寒冷,需要在河套换乘,但作为武将,谁能不喜欢这种迅疾如飞的好马?
刘禅放下手中的纸笔,抬头道:
“子经将军但说无妨。”
牵招这才接着说道:
“之前陛下云,关兴将军归来就要攻略西域,为何突然此时改变方略?
此时已是秋末,等抵达辽东,正是苦寒之时,为何陛下偏偏要选在寒冷的冬日作战?”
刘禅指着牵招胯下的汗血宝马,关切地说道:
“将军的爱马不耐寒冷,这次需要在河套换乘,
在冬日,整个草原的战马都在冬牧场躲避,勉强维生,都在持续掉膘,
所以,即便是鲜卑等游牧部落,也极少冬季作战,对否?”
牵招点头道:
“正是如此,末将才担忧陛下此行突然转变方略,改成征讨辽东。
河套距离辽东足有三千多里,等我军行经弹汗山,恐怕就要入冬,
而抵达白狼山要塞与阳乐城,会更加寒冷,届时苦寒之下,士卒容易冻伤,战马掉膘,更难行动。
为何不春秋时节动手?”
刘禅笑道:
“莫非子经(牵招)将军以为朕只带这点兵马,就敢跨越数千里,去辽东讨伐公孙氏吧?
更何况,春秋时节辽东泥泞难行,辽河宽阔,我军千里作战,没有大船,届时更为困难。
区区寒冷,朕的工坊储备充足,就算是临时改变方略,也足以针对性调整。
对我军不利的条件,对于敌军也是一样。
也正是因为寻常部队,苦寒之时不会出动,辽东公孙氏更会懈怠。”
刘禅说着,招手把马谡叫了过来:
“幼常,你告诉子经将军,朕给这次转而讨伐公孙氏,准备了什么?”
马谡翻开随身携带的账册,查看了一番回答道:
“陛下原本历经两年时间积蓄在河套的物资,如今通过兵站运输,已经将部分转向东部,
将弹汗山要塞周围数十兵站组成了要塞群。
我大汉之前控制范围,已到达白狼山要塞与乐阳城。
如今弹汉山要塞与这两地之间联系紧密,兵站完善,
不仅交通便捷,周围更是种植了广袤的专用草场。
现在弹汗山要塞已经囤积了二十五万石主粮,咸蛋,咸肉,压缩饼干两万一千石,
苜蓿豆类等饲草三十万石,各种石碳燃料足够大军三月所需。
白狼山要塞与乐阳城囤积粮草足够大军七日所需。
河套诸城储备主粮超过三百万石,如有需要可随时通过兵站支援弹汗山要塞。”
牵招也是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他略微一算,光是弹汗山储备的粮草,就足够五千骑兵四个月的消耗。
兵站?他前后看了看长长的队伍,对于马谡提到多次的这个兵站感到很是疑惑。
“马参军,不知这个兵站是何物?”
刘禅带着牵招来草原,自然是本着让他熟悉一下汉军的精锐作战方法,
以及尽快融入现在的汉军指挥作战防御体系,
对于军中的各种特色事物,自然不会对他有所保留。
刘禅继续去完善本子上的记录,马谡为他详细讲解。
并特意和他演示一下如何通过兵站快速传递消息,以及兵站的储粮,快速接力运粮等特点。
这些便利的方式,都是牵招之前闻所未闻的。
如今已经来到河套,竟然还可以与成都交接公文!
如此便捷,犹如神迹!
他略微思索,就发觉了这套体系的强大之处。
有了这套兵站体系的加持,汉军在草原之上,也如同在自己本土作战一般!
只是陛下筹备了这么多的粮草,大军呢?
陛下究竟为什么突然放弃攻略西域,转而横跨漠南草原,征讨辽东公孙氏呢?
他们此行,除了三千多乘坐大车的步兵,其他随行的骑兵,也只有关兴率领的三百拿着轻量版关刀的骑兵,
陛下总不可能用这三千步兵,三百关刀,就跨越数千里,去讨伐辽东吧?
只有他和马谡在一起的时候,马谡这才低声说道:
“子经将军莫要追问了,行走辽东的一支商队被公孙氏军队截杀,财货被劫走,
赵家商队一百二十人悉数被杀,陛下接到兵站传递的消息之后,枯坐了一夜。”
牵招这才知道,为什么要突然改变用兵方向。
等他们一行人过了河套,踏入草原,牵招这才发现,陛下在草原上有多强的实力。
光是沿途的兵站,就屯了数万的骑兵!
可是更让他奇怪的,是陛下根本没有抽调这些兵站胡人骑兵的意思,
每个兵站周围的胡人骑兵,似乎只是用来维护辐射范围内草原的秩序,听从汉军士卒的调配,
更多类似协助的角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