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民,末将还可以理解,
其他藏富于民,藏兵于民,藏技于民,藏智于民,藏医于民,藏信于民,藏德于民这些,
似乎与许多治国良策相悖啊!”
孟历疑惑地问道。
刘禅将这八藏书写了下来,他的书法也有了不少进步,总算不用依靠碳条才能写字了。
刘禅指着这八藏说道:
“你说的治国良策,可是商君书与韩非子?”
刘禅说得这两本都是法家的典籍,与独尊儒术的大汉传统相悖,不过这个时期应用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诸葛亮,施政方针就采用儒法结合,而曹操,则是法家治国理念的推崇者,
如今曹魏的许多政策,就是法家疲民思想的延伸。
孟历点点头,他想到的,正是这个,刘禅所说的民生八藏,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太过理想主义?
刘禅吹了吹纸上的墨迹,自嘲道:
“朕知道你的意思,这八藏,看起来与如今曹魏东吴的主要治理思路相悖,
有些理想化,可法家的疲民之策,对于掌握资源的世家门阀和统治者来说,确实很有用。
但这是涸泽而渔啊!
民弱则国强,民强则国弱,不觉得荒谬吗?
百姓贫弱,国家的短暂强盛,又能维持多久?
法家的疲民之术,无非四种途径:
其一:重役苛赋,耗尽百姓的民力财力,让百姓每日疲惫奔波,没精力去造反;
其二:弱民愚民,消解百姓的思想与尊严,让百姓心甘情愿被压榨,生不出反对的心思;
其三:严刑峻法,制造恐惧与高压,让百姓惊惧,不敢越雷池一步,觉得这样就不敢反抗。
其四:操控经济,使民困于生计,家无余财,唯有耕战两条维生之路。
这样的策略,短时间效果显着,财富可以聚集在朝廷与世家门阀手中,长此以往,重复乱世罢了。”
刘禅说着,弹了弹手中写着八藏的纸,感慨道:
“如果百姓家有余粮,寻常天灾,维持一年半载生计,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百姓有余财,各种生活物资,应急紧缺,都可以采买,会极大促进经贸。
如果百姓懂得机关科技,各种工坊就不需要发愁缺少匠人,各种生产效率都会得到提升。
如果百姓都识字通晓算术,日常耳濡目染,孩童启蒙学识,都不成问题,有才能的孩童就不会埋没。
如果百姓都有妥善的医治,寻常疫病,就可以消灭于萌芽状态,即便发生,也可控可治。
如果百姓都与朝廷同心同德,信息传递通畅,任何人也无法煽动百姓,朝廷的政策也会直达每一个百姓。
如果百姓都知善恶,晓律法,知道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哪里还有难治理的百姓?”
刘禅深吸一口气,重重呼出:
“朕的恤孤令,恩幼令,五科劝学令,兵站,商路,工坊,土地归国有,都是在为这一切打基础。
这些的政策的成果,如今已经初步显现,我大汉没有因这些惠民富民智民的策略贫弱,
反而大大强盛,物资充盈,后方稳定,战士勇敢,而这次五州之地的治理,
就是要靠这些成功的经验,结合各州的情况,来继续推行。
诸葛丞相坐镇成都,如今蓬勃发展的蜀地,南中,汉中,兴汉,河套等地,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刘禅笑着说道:
“更何况,朕这次鲸吞战略吞下的州府,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盘打下来的。
你的商队与兵站,朝廷官员,三令属员同时就位,驻守的将士就是第一批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让这些百姓知道大汉是不一样的,让朝廷政策直接到每一个乡间。
全面施行此八藏,用不了几年,大汉就能真正得到这些百姓的民心!”
孟历拱手道:
“陛下仁心,此乃天下百姓之福,末将愿竭尽所能,为陛下伟业添砖加瓦!”
刘禅将写着八藏的纸,递给了孟历:
“收着这张纸,也记得今天的话,如果有一天,朕忘了今天的初心,你要提醒一下朕,
朕也想早日见到这样的盛事啊!
只是委屈你们了,为国辛劳,行商贾之事于各地,却只能籍籍无名。”
孟历郑重接过纸张,用右手握拳,重重捶打胸口道:
“能见证如此盛事,我等死而无憾!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不,你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你们的功绩必将永存!”
……
河东
河东盐池,是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最重要的食盐产地,
曾经作为曹魏重要的财源,河东盐池的兵力数量,是司隶地区最强盛的。
不过,这些看守盐丁为主的兵,数量和装备还算不错,质量就一言难尽了。
欺负欺负普通盐丁还行,根本不是赵云率领的突骑对手。
装备暴雨梨花枪的白马突骑,几轮骑射,加上长枪突阵,就打散了这群惯于作威作福的富贵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