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弄出这等戏码?”
赵云的话,如同一记春雷,让怀着小心思的赵肃呆在原地,只有粗神经的赵烈还不明所以地问道:
“父亲,什么戏码?叔祖父回来了,你不高兴吗?”
赵云对赵肃继续说道:
“你善于经营,攒下了些许家业,我替大哥高兴,可你真以为那些世家豪门,突然就这么欣赏你?
送你的那些田产,无非是把你送出来试探一下,看看朝廷的田赋制度能不能让他们通融罢了!
痴儿!”
赵云教训完赵肃,这才对一头雾水的赵烈说道:
“你的底子不错,武艺练的杂了,性子也毛躁,想不想跟着我学枪法?”
赵烈想都不想回答道:
“叔祖父枪术天下第一,我当然乐意了,不过为什么叔祖父说那些田产是居心不良?”
赵云冷笑道:
“如果我赵云拘于亲情,放过你们家的超额田产,如何服众?
届时,其他世家就会用各种人情,各种投效,来规避陛下的田亩政策,口子一开,所有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赵肃被赵云揭破了心思,有些羞愧,不过还是反驳道:
“叔父所言,何其不公?就算赵家新收的田产有那些世家豪门的心思,之前靠着辛苦经营而来的田产又有什么错处?
赵家有你鞍前马后征战天下,常山都是你率军打下来的,多点田产,又有什么?”
“多点田产又有什么?”
赵云重复了一遍赵肃的话,冷冷道:
“是啊,我征战有功,多占一些田产无可厚非,他家世代为官,多占一些也情有可原,长此以往,天下还有多少田地?
那首童谣,你们没有听过吗?
五姓奴,七姓狗,逼儿送死自家走!
当年我为兄长守灵之后,孤身离家征战天下,又是为何?
不就是为了斩断这种世家门阀垄断所有活路的世道吗?
陛下苦心孤诣制定的田赋政策,是为了私利吗?陛下既是为了防止世家门阀一家独大,巧取豪夺众多田地,
更重要的,就是为了防蠢,防你们这些憨头憨脑的蠢才!”
赵云用手指着赵肃,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继续说道:
“如果放任权贵勾结,就算赵家现在有我可以撑着,我死了呢?
没有陛下这个国策,过来一个贪婪的官员呢?
届时,巧取豪夺,各种手段明里暗里一起,你有多少田产能保得住?
就算你赵肃精明,可以守住不卖田产,你的儿子呢?你的孙子呢?
只要出来一个蠢的,家道败了,田产卖了,他怎么活?
有陛下这个口粮田在,世道再不好,起码有口饭吃!”
旁边围观的百姓,本来因为是人家的家事,不好过来凑热闹,可是听到涉及到田地的问题,也都侧耳倾听起来。
赵云手指赵烈道:
“陛下仁德,颁下三令八藏,桩桩件件,都是为天下百姓争一分出头之路。
所以,不要以为他跟着我学艺,就可以平步青云,如今上至皇子,下到百姓,想要为官为将,都需要靠自己的能力!
曹魏那一套五姓七望,在大汉这边不好使!
本事,我可以教,功名,他自己凭本事去考取!”
赵肃被赵云一番训斥,喃喃不敢回应,反而赵烈并不在乎这些,听说能跟随赵云学艺,非常开心:
“叔祖,功名什么的,当然要像你一样自己去取,可我还是不明白,你所说陛下,为什么要限制世家。
就像你这样忠心耿耿追随的功臣,也不能多占田宅,那谁还会愿意效忠啊!”
赵云伸手拍了拍赵烈的肩膀,把刘禅的竹林世家论说了一遍,语重心长道:
“陛下的奖励向来丰厚,只是不再奖励田地而已。
假如让你选,是愿意选一个只要努力就能出头的地方,
还是一个五姓七望把持所有大小官职,咱们普通人永无出头之日,只能依附在这些世家门阀构建的规则里,
仰仗他们的施舍过活?”
赵烈点点了点,似乎听懂了赵云的话:
“我选第一个,我学好了叔祖的枪法,一定可以靠自己取得一番功业!”
赵云终于露出笑容,赞赏道:
“有志气,男儿功名,自当马上取,靠父辈荫袭,算什么本事?
等你小有所成,取得五科联赛优异成绩,我送你一匹好马!”
赵家人的风波,在赵云的一番劝解之后,消弭于无形。
赵肃回去之后,就退还了其他世家豪门赠予的田地,并且主动配合大汉官府,进行了田地丈量。
多出来的田地,也没有进行保留,而是直接用市价出售给了朝廷。
赵云自己的亲族都这样铁面无私,其他世家最后的小心思也只能藏了起来。
当然也有头铁的,仗着数百家丁和坞堡,想要和朝廷对抗,结果自然是求仁得仁。
赵云留在各地的突骑与金弦羽林卫也不是摆设,对于这样头铁的例子,直接按照谋逆论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