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上,满上,给他满上。”
梁大爷手指苏浩面前的酒碗,连连说着。
“梁大哥,小浩不会喝酒。”
一旁的另一个桌上,刘慧婉连忙劝阻着。
“小浩长大了,已经进机械厂了,哪能不喝酒?”秦爷爷也在一旁撺掇着,“再说了,他干的可是采购员,烟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刘慧婉不再说话,只是瞪了苏浩一眼,以示警告。
“婶儿,您别管了。”
何雨柱则是抱着一个瓷坛子,笑着对刘慧婉说着,“咕咚咕咚”,便是给苏浩面前的酒碗倒满。
莲花白,四九城的名酒,据说有800多年的历史,由四九城葡萄酒厂生产。
但怎么说呢,这种“莲花白”已经不是早年间的莲花白。
此厂生产莲花白是59年之后的事情,而且在酒中加入了当归、熟地等药材,使莲花白成为了一种滋补酒。
现在是58年,何雨柱拿来的这两坛莲花白,还是早些年由京西海淀镇“仁和酒店”酿造配制的莲花白,采用青花瓷坛封装,上盖黄云缎袱。
一坛2斤装。
调转青花瓷坛,坛底印有“仁和酒店”四个篆字。
何雨柱是个实在人,家里总共有两坛,也不知是别人送的,还是他从哪儿淘换来的,反正是都拿来了。
一坛供今天喝,剩下的一坛就送苏浩了。
苏浩倒是不客气,欣然接纳,并且打算将剩下的一坛收入自己的“空间蛋”。
仁和酒店,早已不存在。
“仁和酒店”的莲花白,也就成了难得的藏品。就算是现在,市面上已经不见这种酒。有的都是白玻璃瓶装的,2.3元一瓶,一斤装,要票。
不能说是假酒,但也已经不是“仁和酒店”的酒了。
像何雨柱拿过来的这种青花瓷坛、上盖黄云缎袱的“莲花白”,在后世的拍卖会上,一坛最高曾经拍出30万的价格。
“莲花白”酒名中有“莲花”二字,那就与莲花有关。
据传大辫子时,莲花白酒的酿造,采用万寿山昆明湖所产白莲花,用它的蕊入酒,酿成名副其实的“莲花白酒”,配制方法本为御用秘方。
后秘方流传宫外,成为民间饮品。
看到这酒,就连秦爷爷都是连连称赞,说“今儿个有口福了”。
今天的菜也很是丰富。
除了秦爷爷拿来的卤五花肉,梁大爷拿来的卤猪头肉,切成两大盘。剩下的就是何雨柱现做的了。
有肉炒土豆片、肉片芹菜、凉拌黄瓜、油炸花生米。
这芹菜、黄瓜、花生米,都是苏浩刚才出去,现买的。
还有两道菜,是秦爷爷拿来的食材做的。
一个是已经风干了的“飞龙”;一个是山野菜“刺老芽”。那都是去年冬天,秦爷爷回东北,带回来的。
飞龙,大东北有名的一种鸟,学名花尾榛鸡,鸟不大,全身没有半斤肉,风干了更小。
用来炖汤,那是一绝。
虽然风干了,鲜味差了很多,但毕竟是由何雨柱来做,青花瓷的汤盆端上来依然是香气扑鼻。
刺老芽,龙牙楤木上的嫩芽,也是晒干的。用水泡发,放入盐、味精、第两滴香油,砸点这时节的新蒜一拌,照样好吃!
还有何雨柱从食堂拿回来的那两个饭盒。
一个是溜肥肠,一个是熘肝尖,装得满满当当。要不说何雨柱人“实在”呢,拿自家的东西实在,拿公家的东西也是在。
单就这两饭盒菜,那也够几个人吃了。
算下来总共10个菜。
主食是二合面馒头。
一顿饭吃10个菜,已经不少了.在这个时期,很不多见。就算是过年,大部分人家也达不到这个数。
还没有这么多的肉。
“小浩,以后进山,能不能带上梁仓或者是梁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梁大爷终于是说出了这次拿着“黑炮弹”,来苏家的目的。
“这个……”
苏浩沉吟着。
其实,从梁大爷拿着酒肉,进入他家,把酒顿在桌上,屁股坐在小板凳上,那一刻,苏浩就知道,梁大爷肯定有事!
而且极有可能是让自己带他三个儿子中的一个,进山打猎。
他扛回来的那头野猪,太震撼了。
不但梁大爷有这想法,就连院中其它的一些邻居,恐怕也有这想法。
只是还没过来说而已。
“不是不行。”
苏浩放下了酒碗,“山里可危险呢?一个不慎那就出不来了。”双眼看着梁大爷。
“满屯呢,小浩说得没错。”
秦爷爷喊着梁大爷的名字,接过了苏浩的话茬,“这进山打围子,可不是扛着枪在山上走走就能打到的。
那得需要懂技巧,像掐踪、下套、布夹子、挖陷阱等等。
这还都是可以学到的。
小浩用心教一教,跟着进山几趟,那就都掌握了。
关键是进山打围子,面对的是野兽!
狼、熊瞎子、跳涧子、土豹子、老虎崽子……特别是野猪,在山里,那是比狼、熊瞎子还凶悍的畜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