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汇报结束,进入自由提问环节时,张弛率先发难。
“林总,”他拿起面前的麦克风,声音洪亮,“我注意到贵公司上季度有一笔五千万元的‘其他应收款’入账,来源标注为‘合作终止补偿’。请问这笔钱是否来自沈氏集团?林氏与沈氏目前是否存在未公开的关联交易?”
这个问题显然经过设计,既影射了林悦与沈氏的关系,又暗指资金来源不明。立刻有股东附和:“对啊,我们也想知道,林总跟沈氏那个新董事长到底是什么关系?那些照片怎么解释?”
林悦早有准备,她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首先,那笔款项来自苏家,与沈氏无关。至于我与沈逸辰先生的接触,纯粹是因为两家公司曾有过业务交集,且沈氏目前正在调查与苏家的旧案,我作为林氏代表配合问询而已。”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既然提到了苏家,我倒想借此机会,向各位股东澄清一件事。”
说着,她示意小陈将一份文件投影到大屏幕上——那是当年城西地块项目的部分银行流水,以及一位已退休的林氏老员工的书面证词,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反担保”,却清晰地记录了苏父当年如何口头承诺、又如何在签约时耍手段的过程。
“三年前,林氏为沈氏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是基于苏父苏振宏的口头反担保承诺。”林悦的声音冷静而清晰,“但苏家最终并未履行承诺,导致林氏险些承担巨额连带责任。好在经过协商,苏家已于近期支付了五千万元赔偿款,这既是对林氏的补偿,也是对他们当年失信行为的弥补。”
她刻意隐去了“保密协议”的细节,却将苏家的“失信”摆在了明面上。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哗然,不少股东看向张弛的眼神立刻变得微妙——海诚投资背后是苏家,而张弛作为代表,此刻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张弛的脸色微变,强作镇定道:“林总这是什么意思?拿三年前的旧账来转移视线吗?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你与沈氏的关系是否损害公司利益!”
“我与沈氏的正常商业接触,何来‘损害利益’一说?”林悦反问,“反倒是某些人,通过匿名邮件散布谣言,又通过第三方公司悄悄收购股份,意图干预林氏的正常经营,这种行为,才真正值得各位股东警惕吧?”
她的目光直指张弛,带着毫不掩饰的质问。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国栋突然开口,声音虽有些虚弱,却掷地有声:“各位,我林国栋经营林氏三十年,自问从未做过对不起股东的事。悦悦是我亲自选定的继承人,她的能力和人品,我最清楚。现在有人想趁我生病、林氏转型的关键时期搞事,无非是想浑水摸鱼!”
他看向几个摇摆不定的老董事:“王董,刘董,当年我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可没怕过这种阴招。今天要是让外人骑到我们头上,以后林氏还怎么在海城立足?”
王董和刘董对视一眼,最终王董清了清嗓子:“林老说得对。林悦这半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我支持她继续担任执行董事。”
刘董也跟着点头:“我也支持林总。”
眼看风向开始转变,张弛猛地站起来:“光靠感情牌没用!我代表海诚投资,正式提议——罢免林悦的执行董事职务,并启动董事会改选程序!”
他话音刚落,坐在他身边的几个小股东立刻响应:“我们附议!”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按照林氏的章程,罢免执行董事需要代表三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目前林悦和林父直接间接持有约35%的股份,加上王董、刘董等盟友,大约能控制45%左右的票数,而张弛代表的海诚投资加上附和的股东,估计持有25%左右的股份,剩下的30%在中立股东手里,胜负的关键,就在他们身上。
“各位股东,”林悦深吸一口气,知道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我理解大家对林氏未来的担忧。但请相信,林氏的稳定,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她看向大屏幕,切换到另一页PPT,上面展示的是林氏新文创项目的规划和预期收益:“这是我们正在推进的‘城市记忆’文化街区项目,已经拿到了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预计明年就能落地。只要这个项目成功,林氏不仅能彻底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还能打开新的利润空间。”
接着,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如果今天罢免我,董事会陷入动荡,项目必然停滞,林氏的股价会立刻崩盘,最终损害的是谁的利益?是在座的每一位!”
她顿了顿,抛出了林父准备的筹码:“为了表示对林氏的信心,我和林氏管理层决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以不超过每股8元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八千万元!”
“八千万元增持?”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中立股东中引起了骚动。增持意味着管理层对股价的信心,也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远比空泛的指责更有说服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