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的初夏带着潮湿的海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深海之光”项目基地的工地上。起重机重新扬起巨臂,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取代了过去几周的沉寂——这场由敌对企业引发的风波,终于在两国政府的介入下迎来了转机。
林悦站在项目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看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施工进度,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桌面上那份来自宏远集团的正式退出声明。纸张边缘还带着打印机的温热,却像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林总,沈总到了。”张助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悦转身,看到沈逸辰带着一身阳光走进来,西装袖口还沾着些许海边的细沙。他手里拿着两份文件,嘴角是难掩的笑意:“两国商务部的联合调解函,还有宏远集团资产冻结的初步通知。”他将文件递给林悦,“他们的海外资金链被切断,国内业务也因舆论压力全面停摆,这次是真的没退路了。”
文件上的红色印章清晰夺目。林悦翻开调解函,字里行间透着政府层面的强硬态度——自国际媒体曝光宏远集团的恶意操作后,事件迅速升级为跨国商业争端。中方政府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为由介入调查,而宏远集团在海外的投资项目恰涉及另一国的海洋资源合作,该国政府为避免国际声誉受损,也同步启动了监管程序。双重压力下,宏远集团不得不宣布退出“深海之光”项目的所有竞争,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赔偿。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你在国际发布会上拿出的证据。”沈逸辰走到林悦身边,看着窗外重新忙碌的工地,“那些资金流向和袭击视频,直接戳中了他们的命脉。现在国际商界都在传,说你是‘用证据打赢舆论战的铁娘子’。”
林悦淡淡一笑,疲惫却释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整个团队连夜整理证据,还有调查部门的全力配合。”她顿了顿,想起发布会后那几天的紧绷——各国媒体的持续追踪、合作伙伴的慰问邮件、以及宏远集团狗急跳墙般试图反扑的小动作,都被他们一一化解。最关键的是,两国政府的介入让这场商业博弈上升到了规则层面,彻底断了对方的后路。
“对了,”沈逸辰忽然想起什么,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一份邀请函,“下周在纽约有个国际海洋科技峰会,主办方特意提到,希望你和我作为‘深海之光’项目的代表发表主旨演讲。这算是风波后的第一个‘红利’吧。”
邀请函的烫金字体在阳光下闪烁。林悦接过,心中感慨万千。几周前,他们还在舆论的泥沼中挣扎,如今却成了国际商界瞩目的“逆境赢家”。这种转变,既源于确凿的证据和果断的反击,更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支持与行业同仁的声援。
“沈逸辰,”林悦忽然转身看他,眼神认真,“你说,这次我们是不是赢在了‘规则’上?”
沈逸辰挑眉,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宏远集团输在无视规则,用下作手段竞争;而我们赢在把事情摆到了规则面前——用法律证据说话,用国际舆论施压,最后让政府的监管规则介入。商业竞争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践踏规则的人,迟早会被规则反噬。”
他的话让林悦若有所思。是啊,舆论战的反击只是第一步,真正让敌对企业退出的,是将事件纳入规则的框架,让公平竞争的原则得以伸张。
这时,技术部总监李工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林总,沈总!最新的深海探测器材料测试结果出来了!之前因为风波耽误的进度,我们加班加点赶回来了,各项参数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报告上的数据跳跃着希望的光芒。林悦和沈逸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振奋。项目恢复施工只是开始,技术上的突破才是核心竞争力。
“太好了!”林悦接过报告,“通知下去,今晚开个庆功会,既是庆祝项目重启,也是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坚持。”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让市场部准备一下,把我们最新的技术成果整理成资料,随峰会邀请函一起发出去。我们要让国际同行知道,‘深海之光’不仅能扛过风雨,还能在风雨后绽放更强的光芒。”
庆功会定在项目基地的露天平台上。夕阳将海面染成金色,施工队的工人、技术团队的研究员、还有行政后勤的同事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简单的盒饭,脸上却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林悦端着一杯果汁,走到一群年轻的研究员中间。他们正凑在一起讨论着探测器的优化方案,看到林悦过来,立刻安静下来。
“别紧张,”林悦笑着坐下,“今天不谈工作,就聊天。”她看向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孩,“小雅,听说你为了赶材料测试,熬了三个通宵?”
小雅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林总,大家都在拼命,我不能拖后腿。而且……看到宏远集团退出的新闻,觉得一切都值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