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光晕柔和地笼罩着书桌。林墨面前摊开几块刚从90年代带回的暗紫色玉石碎片。
碎片大小不一,最大的不过拇指盖,最小的如同碎钻。
他用清水仔细冲洗掉表面附着的千年尘埃,又取来最细目的砂纸和柔软的鹿皮绒布,如同雕琢稀世珍宝般,一点点打磨、抛光。
随着风化的表层和细微划痕褪去,玉石显露出内敛而华美的本质。深邃的紫罗兰色基底上,流淌着细如发丝、乳白与淡金交织的天然纹路,质地细腻温润如羊脂,触手生温。
当林墨将一丝微弱的灵力渡入其中,碎片便散发出一种清凉宁静、如同山涧晨雾拂过心湖的气息,令人神思清明。
“紫气暖玉…”林墨根据《金石粗解》的残篇记载和自身感受,定下了名字。
灵气虽微弱如萤火,但其材质本身温养神魂、安定心魄的效果对凡人而言,堪称神效。是制作顶级护身符和灵性饰物的不二之选。
他取出一套精密的微型手持电钻和打磨头(对外宣称是祖传修钟表工具)。
最大的两片紫玉,在他稳定如机械臂的双手中,逐渐化身为两枚圆融饱满、象征着平安圆满的平安扣。
穿孔,系上殷红的中国结绳穗。余下的边角小料,则被耐心打磨成数颗光滑圆润的玉珠,紫光内蕴。
接着,他取出上次布袋随机掉落的几缕枯黄草叶——宁神草的残骸,效果温和,远胜普通安神药材。
用石臼研磨成细若尘埃的粉末,散发着清冽微苦的草木幽香。
又找出数个素雅精致、透气性极佳的苏绣锦囊小袋。
每个锦囊内,放入一小撮宁神草粉,再嵌入一颗打磨好的紫气暖玉珠。
“安神香囊”就此诞生。
锦囊握在掌心,温润的玉珠与清冽的草香交融,仿佛能抚平灵魂的褶皱。
登录“乡村守墨人”直播间。经过前期的“下乡寻宝”、“老物新生”系列积累,以及几次“不经意”展现的惊人眼力(瞬间辨银元真伪、指出百年榫卯暗伤)和非人体能(轻松挪动数百斤老木料),粉丝数已悄然突破三十万门槛,常驻观众近万。关于他“神秘隐士”、“民间奇人”的讨论在论坛和粉丝群从未停歇。
这一次,林墨没有去乡下。镜头对准古朴的书案,背景是满墙泛黄古籍的书架。
他面前摊开几张边缘破损、纸张脆黄的旧图纸——这是他在90年代收来的晚清江南织造局进贡宫廷的“天工锦云缎”独门织机结构秘图残页,本身便是价值不菲的文物。
“各位朋友,晚上好。”林墨的声音温和清晰,带着一丝书卷气,“今晚不寻宝,也不修老物件。整理库房,翻出几张老底子,是以前宫里织造云锦的独门家伙事儿图纸,精妙得很。趁着有闲,我试着复原一二,也跟大伙儿分享分享老祖宗的巧思。”
他拿起一支紫毫小楷,蘸上特制的松烟墨,开始对着残破模糊的图纸,在雪白的熟宣上临摹。镜头聚焦在他执笔的右手和笔下游走的线条上。
林墨的动作舒缓而恒定。笔尖在宣纸上轻盈滑动,勾勒出的结构线条精准、流畅、均匀,如同用游标卡尺和圆规共同绘制。
繁复至极的提花综片、精巧的梭道、神秘的张力调节机关…在他笔下一点点重现,比例、角度、曲率分毫不差。他全神贯注,眼神沉静深邃,仿佛隔绝了外界一切喧嚣,整个世界只剩下笔尖与纸面细腻的摩擦和墨迹晕染的韵律。
直播间的弹幕由稀疏渐渐变得密集:
「卧槽!主播这手绘功底…给跪了!比CAD还准!」
「这专注力是人能有的?我盯屏幕十分钟眼都花了,主播画了一个小时手稳如老狗!」
「看那综片的弧度和连接点…毫米级复刻啊!主播脑子里装了扫描仪?」
「墨哥以前是学精密机械的吧?这空间结构感绝了!」
「前面的新来的?墨哥修紫檀千工拔步床榫卯的时候那才叫恐怖,闭着眼摸误差!」
「相信科学!主播一定是经过长期严苛的工匠训练!(狗头保命)」
「我信了你的科学…这分明是‘人形绘图仪’天赋觉醒!」
林墨偶尔抬眼瞥一下飞速滚动的弹幕,只是报以一丝淡淡的、带着书卷气的微笑,并不多言,继续沉浸在线条的世界里。
两个多小时过去,一张结构繁复精密、细节纤毫毕现的云锦织机复原图跃然纸上,与原图残页严丝合缝,甚至补全了数处关键缺损。
“大致轮廓出来了。老祖宗的心血,不该被尘土埋没。”林墨轻轻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手腕,脸上带着一丝完成工作的满足。
就在这时,他仿佛极其自然地拿起桌角放着的一个“安神香囊”,在镜头前随意地把玩了一下:“画久了,精神有些疲。
用点家传的老法子提提神。”他将香囊凑到鼻端,深深吸了一口,脸上露出一抹舒缓放松的神色,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