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修复,不仅价值连城,对修行者而言,更是辅助静心凝神的佳品。
他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工具:特制的羊毫软笔、以灵泉水和微量灵植汁液调和的清洗液、以及用赤阳草纤维混合特制胶质制作的极细修复线。
修复古画,尤其是这种蕴含灵韵的古画,如同与古人对话,需要无比的耐心、精细的手艺,更需要…一丝灵力的引导。
林墨凝神静气,指尖萦绕起一丝温润平和的灵力,注入笔尖。他先是用软笔蘸取极稀的清洗液,以灵力包裹,如同最轻柔的春风拂过画面,小心翼翼地溶解、剥离表层的污垢。
灵力在此刻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既能感知污垢的附着点,又能保护脆弱的绢丝和墨彩不被破坏。
一点一点,污垢被清除,露出下面黯淡却依旧风骨嶙峋的山石轮廓和萧瑟的寒林枝桠。
林墨的动作越来越慢,心神完全沉浸在画中的世界。他能感受到作画者下笔时的孤高与苍茫,感受到画中寒山雪林的寂寥与坚韧。
就在他清理到画卷右下角,一处被大片污渍覆盖的区域时,笔尖的灵力忽然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异样波动!
那波动并非来自画作本身的灵韵,而是…一种被刻意掩盖的、与画作意境格格不入的、带着淡淡草木生机的气息!
林墨心中一动,更加小心地清理那片污渍。随着污渍褪去,下方露出的并非山石或树木,而是一小片被污损掩盖的…题跋!
字迹是娟秀的行楷,与画作主体雄浑老辣的笔法截然不同,显然是后人所留。题跋内容也非品评画作,更像是一段随笔札记:
“…壬辰冬,客居青萝谷,见药叟于寒潭畔采得异草一株,三叶赤纹,隐有毫光,触手生温。
叟言此乃‘蕴灵赤阳’,喜生极阴寒湿之地,百年方得一熟,取其根茎入药,可驱沉疴,壮筋骨,然采摘需待子夜月华正盛时,以玉刀断其主根,方保灵性不失。
异哉,阴极阳生之理,诚不我欺。惜乎仅此一株,未能详究。随手记于石谷先生寒林卷尾,乙未年腊月,漱石散人。”
蕴灵赤阳?!喜生极阴寒湿之地?!
林墨的心跳骤然加速!他目光如电,死死盯住“寒潭畔”、“极阴寒湿之地”这几个字!
野狐沟矿洞深处那恐怖死气弥漫之地,不就是至阴至寒的绝地吗?
若那矿洞深处或者附近,存在类似“寒潭”的环境…是否就有可能生长着这“蕴灵赤阳草”?!
这题跋,如同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
赤阳草他已经在野狐沟成功种植,但只是普通品种,药效温和。而这“蕴灵赤阳”,听描述就知道是真正的灵植!
其功效“驱沉疴,壮筋骨”,正对应现代那些富豪权贵们梦寐以求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这简直是解决陈振华朋友困境、甚至为灵科院打开顶级圈层大门的金钥匙!
更重要的是,题跋中提到了“青萝谷”!这是一个明确的地名线索!
林墨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小心翼翼地将这段题跋清理干净,并记下每一个细节。这幅古画的价值,此刻已远超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它无意中保留了一条可能通向珍稀灵植的关键信息!
修复工作继续。林墨更加用心,不仅是为了复原这幅艺术珍品,更是为了表达对那位留下线索的“漱石散人”的敬意。
灵力在笔尖流转,修复线在断裂处穿梭,古画在他的手下,如同枯木逢春,渐渐焕发出沉睡数百年的光彩。
当最后一处破损被修复完成,整幅雪景寒林图完整地呈现在灯下时,那股内蕴的澄澈灵韵仿佛也活跃了几分,丝丝清凉宁静的气息弥漫开来,让林墨因激动而有些浮躁的心绪瞬间平复。
他轻轻卷起画卷,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矿洞死气的威胁仍在,但一条新的道路,一条可能通往珍稀灵植、解决现代线核心需求的道路,已然在古画的斑驳墨迹中,悄然浮现。产能困境的破局点,或许不在流水线,而在这九十年代的深山大泽之中。
喜欢时空布袋:我在两界倒腾银元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时空布袋:我在两界倒腾银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