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邻县,榆树沟。
驴车吱呀呀碾过黄土路,扬起细尘。林建国坐在车辕上,吧嗒着旱烟,眯眼打量前方山坡上那座破败的青砖大院。院墙斑驳,门楼歪斜,门楣上“耕读传家”的石刻字迹模糊不清。
“就这儿了,墨娃子。”林建国跳下车,指着大院,“老张家,祖上出过举人,后来败落了。当家的张老栓是个病秧子,儿子前年挖煤砸断了腿,家里揭不开锅了。放出话要卖祖上留下的‘废铜烂铁’和‘破书烂纸’,价钱…好商量。”
林墨点头。布袋空间的微妙波动,隐隐指向此地。他需要的不是金银,而是那些可能承载历史与“异常”的老物件。
院内弥漫着浓重的中药味和破败气息。张老栓躺在炕上咳嗽,他儿子张柱拄着拐,局促地将林墨二人引进昏暗的西厢房。房里堆满杂物,墙角几个落满灰尘的樟木箱格外显眼。
“都…都在这里了。”张柱声音沙哑,带着窘迫,“祖上留下的,说是有点年头,可我们这粗人…也看不出个好歹。”
林建国掀开箱盖。一股陈腐纸张和金属锈味扑面而来。
箱一: 十几卷裹着油纸的字画轴,纸色焦黄,边缘虫蛀。
箱二: 一堆形态各异的铜器:锈绿的灯盏、变形的香炉、几枚布满绿锈的兽面纹小件(带钩?),还有一柄黑沉沉、刃口崩缺的短剑。
箱三: 最底下压着几本蓝布封面的厚册子和一叠散乱的、字迹潦草的纸张(账册、书信?)。
林墨的目光扫过,灵力感知如同无形的筛网。字画轴大多灵气稀薄,唯有其中一卷裹得严实的,隐隐透出一丝清冽山水意境;铜器多为凡品,但那柄黑沉短剑剑格处镶嵌的、蒙尘的暗红色石头,却传来极其隐晦的温热感;散乱纸张中,夹杂着半页字迹迥异、筋骨嶙峋的残破书页,墨色深沉如夜,带着一丝锋锐气息。
“东西有些年头了,可惜保存不善。”林墨语气平淡,指着那卷字画、黑沉短剑和那半页残纸,“这几样,还有点研究价值。剩下的…”他看向张柱,“按废铜和旧纸的价,我一起收了,给现钱。价钱,保证让你们一家渡过难关,治好病,养好伤。”
张柱父子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一番不算艰难的讨价还价后,几大箱“破烂”被搬上驴车。林墨额外多给了两卷崭新厚实的蓝布(现代工业品),让张柱父子包裹那些字画书稿。
驴车吱呀离去。林墨摩挲着怀中那半页残纸,指尖传来纸张特有的粗粝感和墨迹中蕴含的、仿佛能刺破指尖的锋锐意念。“无名重尺”在背包中传来轻微的共鸣。此行不虚。
现代,“清源堂”仓库,“科学盲盒”专场直播夜!
仓库实景区被特意布置得如同赌石现场。十个大小不一、用旧报纸和麻绳粗糙包裹的“盲盒”,如同神秘的礼物,一字排开在工作台后方。每个盲盒只标注编号,下方贴着起拍价(从99元到999元不等)。
在线人数开场即破三百万!弹幕山呼海啸:
“1号!我的直觉是1号!”
“5号看着敦实,像有货!”
“墨哥快开始!手快有手慢无!”
“科学盲赌,在线接盘!”
林墨一身利落工装,笑容带着一丝“开盘”的兴奋:“欢迎来到‘清源堂’科学盲盒之夜!
规矩简单:十件未清理、未鉴定的仓库‘老破烂’,现场拆封、现场清理、现场检测、现场估值!
拍中者,按盲盒起拍价成交!是单车变摩托,还是眼泪拌盒饭,全凭诸位的眼力、手速…和科学!”
盲盒一(99元起拍): 拆开旧报纸,一个巴掌大、布满绿锈的青铜带钩。
清理后露出错金银兽面纹,XRF显示高锡青铜含微量金。
“战国错金银带钩,小精品!市场价三千左右!恭喜拍中者捡漏!” 开门红!
盲盒二(199元): 破旧木匣里几枚沾泥的铜钱(康熙通宝)。清理后普通清钱。“小亏,当买个教训。” 平衡节奏。
盲盒三(299元): 油布包着的残破砚台。清理后露出细腻的端石纹理和暗刻铭文。“清中期端砚,虽残,石品上佳!估值五千!” 小高潮!
盲盒四(399元): 锈成一坨的铁疙瘩。电解除锈后,是一个精巧的鎏金铜鸟笼挂钩。“清代鎏金铜件,工艺不错!估值两千!” 再添惊喜!
气氛被彻底点燃!竞价弹幕疯狂滚动!
压轴:盲盒十(999元起拍)! 包裹最大最沉!
林墨亲自拆封。剥开层层旧报纸和防撞稻草,露出一尊半尺高、通体黝黑、造型粗犷古朴的…铁佛?佛像表面坑洼不平,布满锈蚀和烟熏痕迹,毫无宝光,甚至显得有些丑陋。
弹幕瞬间降温:
“铁疙瘩?”
“这…怕是要砸手里了…”
“999买块废铁?墨哥这盲盒有点坑啊…”
林墨神色不变:“科学面前,众生平等。废铁…也可能有惊喜。” 他启动小型砂带机,戴上护目镜,小心打磨佛像表层最厚的锈壳。火星四溅!黑锈层层剥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