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徽记酒楼内的气氛已趋白热化。二楼雅间垂下的竹帘微微晃动,隐约可见几位身着锦袍的商人正低声商议。楼下大堂里,依旧人满为患。
林泽从紫檀木匣中取出一卷素绢,递给身旁的林大管事时,指尖在"苏州西街"几个墨字上轻轻一划。这是林如海在苏州城的一个绸缎庄,在众多产业中,它的排名相对靠后,因为里面无论是管事还是伙计都要留在林如海家中,所以附带价值极低。
"苏州西街林氏绸缎庄一间——"林大管事洪亮的声音压过满堂嘈杂,"含前后院及东跨院,计屋二十三间。特别说明:现存蜀锦二十七匹、云锦四十三匹,皆按进价折算。"念到此处,他特意顿了顿,"所有货品须一并承接,不愿者请勿举牌。"
堂下顿时炸开锅。穿靛蓝绸衫的周掌柜猛地拍腿:"妙啊!林家苏锦平日要提前半年预定,如今竟能现成接手!"他身旁的布商却愁眉苦脸:"可那些陈年杭绸也得照单全收......"
"底价四千两!"
在林大管事报了底价后,就陆续有人举牌加价。衙门里的人和林家的下人都紧盯着,谁出了什么价都心里有数。
在此,林清的存在感极低,因此并没有人过多留意到他,毕竟得了小三元的事情也还没有传到扬州城。
但事实上,今日统揽全局的,正是这个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的林清。
"四千五百两!"周掌柜迫不及待举牌。他盘算得清楚:光是那批苏锦市价就不止两千两,更别说铺面正对苏州织造衙门。转眼间价格已飙至六千两,最后被个生面孔的闽商以六千八百两夺下。
林泽使了个眼色,立刻有青衣小厮捧着契约上前,那闽商签字时手都在抖——为自己能拿下林家绸缎庄而兴奋。
“第二件拍品,苏州东大街林氏银楼前后两院,前院两层,后院两层,现存簪花银匠四人,管事一人,点翠师傅一人,伙计四人,铺中饰品若干,底价为……"
最终这间传承了林家独门炸珠工艺的银楼,以令人咋舌的九千两成交。
“第三件,杭州西郊茶园一座。计四百六十二亩。林大管事念到这里,一顿抬头道,“其中六十亩上等龙井茶树。”
当茶园地契被请出时,堂内骤然安静。
底下坐着的江南大茶商叶家主坐不住了。微微挺直了脊背。他是知道这座茶园的!这座茶园在前朝本是皇庄,里面种的龙井茶树,也专供皇室,是开国太祖念在陈公功绩,特将茶庄赏给林家的。
虽受战乱影响,茶园一度荒废,但林公接手后,将此处茶园经营的甚好。而且他有特旨,里面的茶叶不用上贡,托大的说,就是当今皇帝喝的龙井茶,品质可都都不及此处这座茶园收获的龙井茶。
此处收获的龙井茶,几乎都是林家留着自用。只有交情实在不错的人跟其买卖,林家才会漏一点,其中就有他叶家。
他也是凭此做成江南一带的大茶商,因为每年都能从林家手里买出二十斤上好的雨前龙井,交下了不少好茶之人,所以叶家对这座茶园几乎是势在必得。别的不说,如果得到了这座茶园,凭借这里面上好的雨前龙井,不知道能搭上多少关系。
除了叶家主,和他打着同样主意的人家不少。前面的一系列拍卖都展示的从容有度的各大世家,纷纷紧张起来,目光炯炯的盯着林大管事。
林大管事给出的底价也很“喜人”,“底价一万两,每次递增不得低于一百两。四百多亩的茶园,就敢定底价一万两,这可比上等林良田贵了三倍不止!
不过此刻没有人喊贵,就凭里面每年能产出上好雨前龙井的珍贵茶树,叶家家主率先开口,“一万一千两。”
众人默了默,纷纷用眼刀射向叶家家主。人家一次让加一百两,你一下加了一千两,故意针对他们是不是?
叶家家主面不改色,他就是想让其他人知难而退?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下有另一茶商举起牌子,跟着叫价“一万一千一百两”,价钱越叫越高,叶家主稍微牙疼了一下,鄙视了最后那个一次只加一百两的人。再次叫道,“一万八千两。”。
此价一出,大部分人纷纷放弃竞价,只有两家还紧咬着叶家不放,不肯轻易撒手。叶家家主蹙了蹙眉,咬着后槽牙继续喊道,“两万三千两,诸位,这个价格再叫下去就没什么意思了。不如今日卖盛某个面子。”
其他两家对视一眼,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对叶家家主是微微颔首示意。
"叶家主!"林泽突然敲响铜磬。少年清越的声音竟压住满堂嘈杂:"您方才这话,是要让我林家拍卖会变成人情场么?"他指尖轻点案上《竞买规约》,墨字"串标者没收押金"赫然醒目。
叶家主额头沁出冷汗。他瞥见公证席上扬州通判似笑非笑的表情,叶家主叫苦不迭:“林大公子,叶某今日花了两万三千两只买了一座四百余亩的茶园,只怕家中的老太爷已经拿着拐杖在门口等着揍我了,您就行好得过且过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