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县令如何挽留都不予理睬。
等这些押运队伍离去没多久,刚刚将钱粮入库,游弋在外的斥候就来报。
“敌袭!”
众人奔上城头,烟尘滚滚,南门方向一众不同服饰的队伍快速的奔到了城下。
“黄天教也掺和进来了?”
何县令等一众人站到城头,看着城下,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本来预计只是附近的山贼和胡人骑兵,结果没想到,竟然掺杂了约六七百身披黄衣头戴黄巾的黄天教教众。
这样一来,攻城的人数竟然达到了近千五的人数。
众人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
......
守城的是士卒,韩云虽然贡献很多,但毕竟是民的身份,战时是没资格进入战场的。
如今南门接敌,县城北门还保持通行,一些官宦人家的家眷都集中在此处,一旦有城破的可能,这些人就会第一时间逃离。
只要不是傻子或者十倍以兵力,围三留一是合理安排,况且这山贼黄天教胡人的大杂烩部队也没有能力实实施合围,他们是要短时间攻破,所以也就将兵力集中在南门,其他三门都没搭理。
韩云听闻还有黄天教的人,心中有些纳闷。
按照凌红衣的说法和在黑风寨了解的情况,这黄天教主张的是济世救人....就是乱世圣母那一套,应该不会掺和这事,可是如今竟然来攻城。
难道那个凌红衣是个嘴子?
想到此处,韩云意识到赵云的战术成功几率大大的降低。
纠结许久,最后牙一咬,让秦远看好府邸,让八小只穿戴好护甲拿好武器,府门紧闭,等待自己回来。
韩云自己则从北门出去,绕路往南门奔去。
何县令早早就给韩云了一份通行文书,守门士卒也没阻拦。
等到南门外的一处略微高一点的坡地就看到了这些山贼、胡人、黄天教徒已经开始展开了攻城。
果然跟赵云预料的一样,先是胡人的三百骑兵,手持弓箭,开始打算在城墙下来回奔跑,利用远程来压制城上守军不能露头。
骑兵压制,步兵攻城,这就是对方的简单粗暴的方法,要是大城可能无效,但商源县的破城墙,这种方式却是十分有效。
商源县低矮的城墙,让城头的守军只能蹲下躲避,只要站起来身来,半个身子就会裸露在外,稍不留神就会中箭。
守城的弓箭手手中的弓射程反而不如胡人骑兵的远,稀稀拉拉的射出几箭,没造成任何伤害。
那些黄天教众背负土包,就打算直接冲上去,用土包在城下堆出一个斜坡。
山贼队伍中也有几部简易云梯,看来也是打算等土坡形成,作为攻城手段。
不过幸亏提前准备的100守军组成的圆形阵型,开始缓慢的移动,阻挡到骑兵机动的线路上,阻碍的骑兵骑射,阵内的弓手也不时往外射击。也让骑兵无法再对城墙施加压力。
这样的枪盾防御阵是大楚对付骑兵的最常用方式,十分有效。胡人要直接冲阵一定会造成重大损失。
这些人的任务是不求杀敌,只用防御让骑兵跑不起来,丧失机动即可,适中在城头保护范围之内移动。
如此这样才堪堪的让城墙上守军和乡勇有机会对着攻到城下的黄天教教众实施攻击,这才看到了攻城方有了伤亡。
但是如此一来,那三四百人山贼就开始动了起来,而且拖住胡人骑兵的圆阵在不断的移动中也开始慢慢的有了折损。毕竟乌龟壳再硬也架不住长时间攻击。
但令人欣慰的事,这个战阵依托城墙上的支援,确实让骑兵不能肆意的朝城墙上射箭。城墙的弓手才能从容反击。
就在这三波敌人开始分开行动时候,南门突然打开。
一道耀眼的银光闪过。
当先一骑,白马银甲,虎面面具,手持龙胆亮银枪直接从城门处杀出,身后跟着同样十八名披甲骑兵也跟着冲了出来,直杀还扛着土袋的黄天教。
电光火石间,这十九人就杀穿了黄天教战阵,中间那名身穿道袍,手持长剑的首领就在一道血光之间被捅了个透心凉。这些黄天教的还不如山匪的战力。
“贼酋已经授首,尔等还不投降?”
一声暴喝,响彻整个战场。
黄天教众人都是一呆,然后就有些混乱,跟随在赵云身后的十八骑也用螺纹钢的长矛不断的四处乱扎,不断的在战阵中四处冲杀。
眼见黄天教的阵型就要溃散,后面突然响起一阵号角的声音,山贼们逼了上来,而这些黄天教徒好像清醒过来,纷纷又拿起武器,开始跟继续往前冲。
......
韩云站在不远处,拿着一个望远镜看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嘴角一阵抽搐。
赵云的十八骑本来行之有效的,如果只是这三五百山贼,如此冲击下,必定大乱,然后借着自己个人武力,跟着剩余的骑兵纠缠,配合二百守军,定然能重创这些骑兵。
这城也就守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