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荀彧拾起半块桑粮饼,饼上印着清晰的“护汉”齿痕,“这徐州的桑,果然是斩不断的。”曹操冷笑,却在低头时看见自己靴底沾着的桑种——不知何时,竟在仓中踩上了从徐州带来的“汉魂种”。他弯腰拾起种子,指间忽然传来细微的震动,像是远在百里外的桑脉琴在遥相呼应。
建安八年秋,一条隐秘的桑渠从豫州蜿蜒至徐州,渠水清澈见底,渠壁用曹军的“分汉”舆图残片砌成,每片残片上的“曹”字都被凿去,只留“汉”字部首拼成“兴桑”“护民”等字样。刘备在渠首建立“通汉闸”,闸口立着用曹军木牛碎件铸成的“脉通碑”,碑身刻着:“汉脉不绝,桑粮相通,分者必合,合则永昌。”每当桑渠放水,闸口便会喷出萤火虫组成的“汉”字水雾,笼罩方圆十里的桑田。
远在邺城的袁绍听闻桑渠贯通,挣扎着写下“桑脉不可断”的血书,便溘然长逝。他临终前抓破帐中“天命”罗盘,却见罗盘底层刻着“汉”字——那是徐州匠人在制作时偷偷留下的谶语。而在许都,曹操望着桑渠通水的密报,命人在自己的“治”字印上刻下一道桑枝纹路,从此每盖一印,“治”字便与“汉”字隐隐相交。
是年冬至,刘备在徐州举行“桑脉祭”。阿蝉的桑脉琴已能奏出桑根吸水的声音,与十万桑农的《护汉号子》共振,震得灭毒桑的落叶纷纷扬扬,在祭台上堆成“汉魂”二字。刘备将金戒、桑汉剑与传国玉玺碎渣同埋祭台,覆土时特意混了许昌桑仓的泥土——从此徐州与许昌的桑田,便在地下有了共同的根脉。
当第一缕春风吹过桑林时,徐州与许昌的桑树上同时长出“连理枝”,枝头结的桑椹竟一半朱红、一半金黄,咬开后内里都是“汉”字形的核。百姓们说,这是汉家血脉在桑根里重逢的征兆,任谁也断不了,砍不断,毒不断。而曹操看着许都桑树上的异色桑椹,忽然哈哈大笑:“玄德啊玄德,你铸的不是桑脉,是民心——这天下,终究还是要靠桑树根下的人来定。”
喜欢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请大家收藏:(www.2yq.org)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