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小李举着海鸥相机挤进来,闪光灯 “咔嚓” 亮起,映出苹果上的咬痕:“这是重要物证!” 他的笔记本上画满箭头,从苹果指向 “波兰鲱鱼走私案”“古巴朗姆酒腐蚀事件”,最终汇聚成斗大的 “腐” 字,“建议在食堂门口设‘牙齿形状检查站’,配备游标卡尺测量咬痕角度,不符合 18 度革命标准的禁止进食!”
小马靠在铁皮柜上,听着老陈和陈永年争论 “修复苹果该用北方糯米还是南方糯米”,突然笑了 —— 笑声像漏风的风箱,惊得煤油灯芯 “噼啪” 作响。他望着墙上的《库存物资审批清单》,发现美洲苹果的审批流程足足 27 页,比赵师傅的 “仿生肉排” 配方还多三页,而他咬的这口苹果,即将成为第 28 页的 “典型反面案例”。
窗外传来王奶奶的咳嗽声,她正隔着围墙用漏勺打捞泔水桶,铁勺碰撞的声响像极了这个荒诞时代的节拍器。小马看着手里的苹果,咬痕处已经发黄,像极了陈永年办公桌上的咖喱渍,突然明白:在这个连呼吸都要盖三个公章的世界里,苹果不再是苹果,而是贴满审批条的道具,连咬痕都要接受政审,而他们,不过是泔水桶里的一片浮油,在无数红章的倒影里,渐渐失去作为食物的尊严。
陈永年的调查报告在凌晨三点完成,标题是《从苹果咬痕论甜蜜主义渗透的七种新形态》,建议在食堂后厨安装 “咬痕识别摄像头”,配套使用《口腔开合度审批表》。赵师傅在后厨发现面粉袋底的老鼠屎,却被要求先填写《鼠类破坏革命粮食情况说明》,他突然将面团砸向墙面,震得《面粉阶级成分登记表》如雪花般飘落:“去他娘的审批!”
小马蹲在储藏室角落,看着老陈用竹筷蘸着糯米粉修补苹果咬痕,白色的粉粒落在苹果皮上,像极了机关大院层层叠叠的文件。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饭票,票面上的泔水桶防伪标识早已被手汗洇开,突然想起《时代周刊》上的照片 —— 李海山的中山装散架时,露出的跨栏背心上,“为人民服务” 只剩 “为人” 二字,而现在,他终于懂了:当审批成为唯一的生存法则,连苹果都要学会打公章,而他们,早已在无数个 “必须” 与 “禁止” 之间,活成了会走路的审批表。
喜欢有关部门机关轶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有关部门机关轶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