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汇演当晚,大礼堂的气灯把人影拉得老长,像审批机传送带漏出的煤球印。审批科的节目压轴登场,高小林穿着赵师傅新做的 "审批主题棉袄",胸前绣着歪扭的公章图案,针脚比小李画的审批流程图还乱,背后印着斗大的 "流程即正义",结果 "义" 字少了一点,变成 "流程即正"。当唱到副歌 "审批像那春江水,一波三折向东流" 时,小李突然即兴加了句:"流到食堂变馒头,蒸汽带着公章走,公章走啊馒头香,审批科里闹饥荒!" 台下的赵师傅笑得直拍大腿,手里的擀面杖敲着蒸笼边缘,活像在给审批机打拍子。就在这时,蒸笼里的馒头突然 "噗" 地顶开笼盖,雪白的雾气涌出来,把高小林的公章棉袄映成了会冒烟的 "审批图腾",吓得陈永年的放大镜差点掉进汤盆做的 "优秀科室奖杯"。
陈永年的《公章舞》紧随其后,七枚公章被红绳串成项链,随着舞步叮当乱响,比老李的自行车铃铛交响曲还热闹。当跳到 "公章盖在年画上" 的动作时,红绳突然断裂,一枚枣木公章 "当啷" 砸在 "福" 字春联上,红印子歪得像喝醉的财神爷,左手抱着金元宝,右手却盖了个歪章,惹得台下前仰后合,连局领导都忍不住用搪瓷缸挡住笑到抽搐的脸。高小林看着陈永年慌忙捡公章的模样,心想这大概是今晚最成功的荒诞特效,比春晚的魔术还带劲。
午夜钟声敲响前,局领导上台致辞,高小林的搪瓷缸不知何时被换成了 "优秀审批科室" 奖杯 —— 说是奖杯,其实是食堂盛汤的白瓷盆,边缘还沾着昨夜的酥肉渣,在气灯下倒也闪闪发亮,毕竟油花比公章还耀眼。老马凑过来,嘴里含着发的花生:"高科长,咱这奖杯比陈股长的公章项链实在,起码能装二斤瓜子。" 小李在旁偷笑,想起白天高科长往他口袋里多塞的二两瓜子,说是 "审批科特殊流程",结果被老马撞见,现在老马的搪瓷缸里还藏着高科长孝敬的炒花生。
散场时,老李的二八自行车载着半架蒸笼和一根断了的公章指挥棒,车铃铛每响一声,就有一片雪花落在指挥棒的印泥上,把红色染成了粉色,像赵师傅蒸的糖花卷。高小林走在最后,看着 "审批科" 的门牌被雪盖住一半,变成 "申批斗",突然想起小李编的笑话:"说有个审批科长,把年货发成了公章展览,把合唱变成了印泥大会,最后连雪都学会盖歪章了!"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枣木大印,突然觉得这荒诞的一年,就像被公章盖歪的日历,每页都歪扭得让人想笑,却又印着实实在在的烟火气 —— 老马的瓜子壳、小李的油墨味、赵师傅的馒头香,还有陈永年永远敲不完的放大镜。
大年初一,审批科的暖气片又开始哐当作响,比陈永年的算盘珠子还热闹。高小林看着老马和小李贴春联,上联 "审批如山山不动",下联 "公章似火火常明",横批 "流程过年"。他提起笔:"上联改改," 笔尖在红纸上留下歪斜的墨迹,"就写 ' 审批如茶茶半凉 ',咱这审批,总得留半口热气不是?" 老马看着高小林少见的轻松模样,心想这老小子,到底被文艺汇演的馒头热气熏软了心肠。窗外,赵师傅正在给蒸笼刷红漆,准备元宵节的 "审批主题馒头",每个馒头都要捏出十七道褶子,对应审批流程的十七个节点。小李趴在桌上写新笑话,这次的主角是个会唱《难忘今宵》的公章,唱到高潮时突然卡壳,因为审批流程没走完,急得五角星直冒冷汗。
当《难忘今宵》的旋律从广播里飘出来时,审批科的三个人正分食最后一块酥肉,高小林的 "优秀审批科室" 奖杯里装着老马私藏的炒花生,老李的自行车铃铛在远处响起,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那些没盖正的公章,没走完的流程,还有永远带着印泥味的笑话,终将在机关大院的每个角落继续发酵,成为这个时代最独特的黑色幽默注脚 —— 就像赵师傅蒸的馒头,不管怎么歪扭,总能让人心头一暖,嘴角一翘,在荒诞中尝出生活的滋味。
喜欢有关部门机关轶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有关部门机关轶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