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 下午 地下三层 数据蜂巢。
空气循环系统有气无力地喘着,勉强压住电子设备散发的燥热。这间“数据解析舱”像个超大号服务器机房,墙上嵌满狂闪的处理器。
中央工作区,苏夏和她的得力助手“齿轮”(工程师陈宇),被十几块全息屏包围,上面瀑布般淌着代码、加密包结构和信号波纹图。
“‘齿轮’,B-7节点传回来的信号频谱,跟昨天偷听到‘书卷’通话时那个鬼祟的‘第三者’特征对上没?”
苏夏声音沙哑(熬夜熬的),眼睛死盯着一块滚着十六进制乱码的屏幕,手指敲键盘快出残影。
陈宇头发炸毛,脸在屏幕蓝光下像没睡醒,但眼神贼亮。
“深度匹配还在跑呢,头儿。那帮孙子手法太油,监听信号不是硬塞的,是蹭了‘书卷’办公室那破环境监控系统的‘电磁漏电’搞的二次接收,跟寄生虫似的。贼难扒干净。”
他飞快切着分析窗口,眉头拧成疙瘩,
“不过,交叉分析显示,这蹭网监听的法子,跟三个月前咱记录到的‘女娲’内部秘密调查组‘清道夫’的手段,吻合度91.7%。他们可能闻到味儿了,盯上‘书卷’了。”
“‘清道夫’……”
苏夏眼神一凛。这可是‘女娲’内部专门清理“不稳定因素”的黑手套,心狠手辣。
“盯‘书卷’不稀奇,他屁股底下全是屎。问题是,他们监听‘书卷’,是发现咱了?还是单纯‘书卷’自己上了清洗名单?”
“不能完全排除第一种。”
陈宇调出一张复杂的关联图,几个代表监听事件和已知‘女娲’行动的光点被虚线连着,
“监听在咱和‘书卷’通话前37分钟开始,通话后15分钟结束。卡点太准,不像例行公事。倒像是……专门冲着‘书卷’这次‘私聊’来的。我怀疑,‘书卷’那条加密线路,可能已经被‘清道夫’标上‘可疑’了。”
这消息像盆冰水浇下来。苏夏心头发凉。要是‘书卷’这条线真被‘女娲’的恶犬盯上了,那他们谈好的交易、等着过‘老鹰隘口’的车队,全都悬了。这不再是‘书卷’一个人贪腐的问题,是整个‘方舟’都可能被连锅端的灾难。
“马上启动‘放烟雾弹’(镜像)协议!”
苏夏声音斩钉截铁,
“第一,立刻伪造三条指向不同废弃工业区假据点的‘高活跃’通讯链路,模仿咱和‘书卷’的联络模式,但加一堆明显的逻辑陷阱和古董加密标识,当诱饵主动扔出去,误导‘清道夫’!
第二,全面升级咱和‘书卷’后续所有联络的加密,用一次性量子密钥(省着点用咱那点‘传家宝’种子),物理隔离传输层,所有数据流走近地轨道那几颗‘破烂卫星’随机跳转,路径每次用完自毁!
第三,通知‘渡鸦’,‘书卷’节点风险等级升到‘血崩’(深红)!建议评估‘断尾’预案!”
“烟雾弹协议启动!量子密钥注入中……破烂卫星随机跳转路径生成……诱饵1号、2号、3号已激活,正在灌假聊天记录……”
陈宇手指快出残影,指令像洪水涌向系统。整个解析舱的灯光都随着运算狂飙闪了一下。
“还有,‘齿轮’,”
苏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
“立刻重新评估‘鼹鼠’在西区仓库的暴露风险。‘书卷’要是被重点调查,他身边人第一个倒霉。制定紧急撤离方案,搞三条以上绝对安全的跑路通道,启用最高等级的‘装死’联系方式。‘鼹鼠’太重要,不能折在这儿。”
“明白!正在调西区地下管道图、监控盲区数据……安全屋坐标重新确认……”
陈宇的声音也绷紧了。无形的压力在狭小的解析舱里弥漫,只有风扇的嘶吼和键盘的噼啪声,像打仗前的鼓点。
2月15日 上午 中央指挥室。
巨大弧形屏幕上分割着几十个监控画面。最核心的位置,是“鹰眼”小组传回的“老鹰隘口”实时鸟瞰图。画面来自一颗伪装成太空垃圾的间谍卫星,贼清楚。弯弯曲曲的山路像条灰线,嵌在红不拉几的山石里。
两个扎眼的“女娲”检查站像卡子一样堵在隘口入口和出口,灰白的合金工事在太阳底下反着冷光。几辆轮式装甲巡逻车像铁王八,沿着固定路线慢慢爬,车顶的感应器转来转去。
凯文抱胸站在屏幕前,像块石头。旁边是行动队长雷刚,个儿大,脸上有道疤,正低声汇报:
“……车队确认了。七辆重型磁悬浮运输车,伪装成‘联合矿业’的运矿队,车辆ID、货单、通行证都通过‘书卷’搞定了,表面功夫完美。车里装的是真矿石压舱,夹层里藏着咱分三批塞进去的医疗物资,抗病毒血清在最里头的高级保温箱里。领队是‘信使’,老油条,稳得很。”
“保镖呢?”
凯文扫了眼隘口出口检查站那些黑洞洞的自动炮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