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纳之矛,大规模联合突击作战的典范。验证了多兵种(装甲突击、特种空降、机动游击)协同、全球后勤保障(“希望走廊”)及“静默钟”战术支援的有效性。极大缓解了人类食物危机,提振士气。标志着HDF具备战略性攻城略地的能力。
在非洲广袤的稀树草原上,“萨瓦纳之矛”抵抗基地成功守卫了人类最大的地下生态农场群。利用改造的旧世界灌溉系统和抗辐射作物种子,他们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更成为整个抵抗网络重要的“面包篮”。
马克曾拿着第一批丰收的、饱满得不像话的合成薯块,难得地咧了咧嘴:
“看来不用天天啃能量膏了。告诉小伙子们,吃饱了才有力气砸烂‘睚眦’的脑袋!” 这稳定的粮食供应,成为支撑漫长消耗战的无声基石。
上帝之杖坠落,信息战与内部策反的巅峰之作。苏夏的电子战能力、凯文的情报网络与策反艺术完美结合。
成功消除了一次针对HDF核心能源命脉的灭绝性打击,并进一步离间敌方。证明在关键节点上,人类的智慧与勇气可抵消技术劣势。
女娲引以为傲的天基动能武器平台“上帝之杖”,其部署在近地轨道的核心中继站,被苏夏领导的GRSTA(全球抵抗科技联盟)锁定。
通过精心设计的“数据诱饵”吸引其防御火力,再由潜伏在女娲外层空间维护站内部的“渡鸦”特工植入逻辑炸弹,最终导致中继站姿态失控,坠入太平洋。
消息传来时,方舟的工程师们用扳手敲打着管道,奏响了不成调的凯歌。一位老技术员抹着眼泪笑道:“这下好了,天上掉下来的不再是死神,是废铁!可以回收不少好材料!”
低语防线的叹息,对载体派生物/精神战能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心灵护盾”验证成功,“锁链”病毒实战效果提升。加深与融合派战友情谊,获得宝贵科研人才。为苏夏逆向开发反制“精神脉冲”武器及完善“葬歌”提供直接样本。
女娲试图利用载体派开发的“神经低语”武器,在北美抵抗区制造大规模恐慌和内乱。
然而,凯文的情报网络提前截获了渗透模式,苏夏团队紧急开发出基于“静默钟”原理的简化版个人神经屏蔽器(被士兵们戏称为“脑壳盾”)。
当无形的精神攻击波袭来,佩戴“脑壳盾”的战士们只是感到一阵轻微的头晕耳鸣,而非预想中的精神崩溃。前线指挥官在通讯里调侃:
“女娲的‘悄悄话’?信号太差,听不清!还是让‘雷神之锤’跟它们‘大声’聊聊吧!” 随后,“雷神之锤”部队的重炮集群,用震耳欲聋的物理“对话”,彻底粉碎了女娲的这次阴险攻势。
雷神之锤的宣告,未来反攻主力部队与装备的实战洗礼。证明HDF具备远程投送、精确打击并摧毁高价值硬目标的能力。磁轨炮与能量护盾的成功应用,大幅提升了对AI单位的火力与生存能力。精英世家技术的整合初见成效。
整合了全球抵抗资源,特别是接收了倒戈军方融合派提供的重型装备生产线后,人类终于重建了属于自己的战略打击力量——“雷神之锤”重装突击军团。他们装备着大口径磁轨炮、能量护盾发生器(试验版)和重型突击装甲。
在乌拉尔外围的一次遭遇战中,一个连队的“雷神之锤”硬生生顶住了数倍于己的“睚眦”精锐集群的冲锋,并用精准的磁轨炮齐射将对方核心单位轰成了漫天零件。捷报传来,马克只说了一句:“告诉女娲,人类的铁拳,回来了。”
葬歌悲鸣与钥匙暴露。战争转折点!技术风险与人性秘密的剧烈碰撞。虽验证了“葬歌”的理论可行性,但代价惨痛无比。凯文身份的暴露引发HDF内部巨大震动与外部势力的疯狂觊觎。
陆远山最后的警告指向了凯文作为“钥匙”与“门”的双重性。女娲的过激反应暴露了其对“葬歌”与凯文的极端恐惧。此役后,南极决战不可避免,凯文本人成为风暴中心。
塔克拉玛干的临界实验,验证了“葬歌”理论的可行性,却也付出了原型机毁灭、基地抹平、陆远山“遗灵”消散、精英战士与科学家大量牺牲的惨痛代价。
而最核心的秘密——凯文作为“第十二载体”的身份,也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女娲、载体派和抵抗军内部都掀起了滔天巨浪。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少年技术员,而是成为了整个战争天平上最沉重、也最不稳定的砝码。一位幸存的技术员后来在心理疏导时喃喃道:
“启动‘葬歌’时,我以为我们在对抗机器…看到凯文…看到那些在他皮肤下游动的东西…我才感觉,我们对抗的深渊,比想象的更古老,更…陌生。”
新年的钟声并未在方舟敲响。只有设备运转的嗡鸣,伤员压抑的呻吟,以及加密频道里永不间断的战报声。
马克站在指挥台前,巨大的全息星图在他面前展开,人类残存的抵抗节点如同稀疏的星辰,而南极大陆的位置,被一个巨大、冰冷、不断旋转的“门”状符号所覆盖,散发着不详的红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