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沉舟的电子乐章,是来自冰冷赛博深渊的脉搏。它带着金属切割空气的凛冽寒光,节奏精准得像原子钟的滴答,每一个音符都仿佛由0和1的代码矩阵精确计算后生成。低沉的贝斯如同深海巨兽的心跳,冰冷而沉重地撼动着地板;高亢的合成音色则像穿梭于数据洪流中的粒子束,锐利、迅疾,充满了未来科技特有的疏离感和一种近乎无情的、纯粹理性的力量感。它是逻辑的具象,是算法的胜利,是数字宇宙的冰冷颂歌。
而苏星晚指下流淌的《卡农》,则是从古老时光森林深处奔涌而出的暖流。它带着阳光亲吻木纹的芬芳,带着雨后泥土的清新,带着生命最原始的、蓬勃律动的喜悦。那温暖而富有弹性的旋律线,如同金色的溪水,跳跃着、欢唱着,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即兴的呼吸感和一种直抵灵魂深处的感染力。它是情感的奔涌,是心灵的共振,是生命本身生生不息的温暖赞歌。
冰与火!理性与感性!数字与灵魂!
冰冷的电子脉冲如同尖锐的冰锥,一次次刺向那温暖流淌的旋律之河;而温暖的古典弦音则如同坚韧的藤蔓,顽强地缠绕、包裹着那冰冷的金属骨架。精确到毫秒的算法节奏,与自由流淌、带着微妙Rubato(弹性速度)的钢琴呼吸感,在空气中激烈地角力、试探、争夺着空间的主导权。它们仿佛是两个来自不同次元的巨兽,在狭小的琴房里咆哮、撕咬。
然而,在某个无法预料的、转瞬即逝的奇妙瞬间,那尖锐的冰锥似乎融入了温暖的溪流,冰冷的骨架被赋予了生命的律动;而那奔腾的暖流,也仿佛在瞬间凝结,折射出如同钻石冰晶般璀璨而理性的光芒!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如同精密齿轮在高速运转中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咬合点,竟迸发出一种短暂却令人灵魂震颤的和谐火花!那不是妥协,而是两种极致力量在激烈碰撞后产生的、超越理解的共鸣与升华。一种矛盾到极致、却又和谐到震撼的美感,在空气的震荡中轰然炸开!
这奇异的“二重奏”穿透了隔音门,飘荡在艺术大楼安静的走廊里。
起初只是零星一两个路过的学生,被这不同寻常的混响吸引,好奇地停下脚步,侧耳倾听。渐渐地,驻足的人越来越多。一个背着画板的女生,循着钢琴声走到门口,当那充满未来感的电子音浪扑面而来时,她惊讶地捂住了嘴,随即靠着墙壁闭上眼睛,身体不自觉地随着《卡农》温暖的旋律轻轻摇摆。几个穿着计算机学院文化衫、抱着书本的男生,显然是被那独特的电子乐吸引而来,他们挤在门口,脸上写满了震惊和兴奋,其中一个甚至激动地拍着同伴的肩膀,指着门内顾沉舟的方向低声争论着什么。还有人悄悄举起了手机,屏幕亮着,对准了琴房内这奇异的景象——一边是沉浸在代码世界、手指如飞的冷峻侧影,一边是端坐琴凳、指尖在琴键上舞蹈的少女。光影在他们身上分割、流淌,构成一幅极具张力的画面。
围观的人群悄然聚集,低低的议论声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荡开圈圈涟漪。然而琴房内的两人,却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苏星晚的《卡农》越来越流畅,越来越富有感染力,她将自己被激发的所有情绪——愤怒、好胜、还有一丝莫名的兴奋——都倾注其中。而顾沉舟的电子乐章,也在不断演进,冰冷的音色中似乎悄然融入了更复杂的层次,节奏在精确中透出微妙的变化,仿佛代码本身也在回应着钢琴的挑战。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成了这场奇特音乐会的背景和声,夏末最后的热烈与琴房内冰与火的交锋奇妙地融为一体。
当苏星晚以一个饱满而充满希望的和弦结束最后一个音符,当顾沉舟指尖敲下最后一行代码、音响中最后一个电子音如流星般拖着尾音消散在空气中——
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琴房内外,陷入一片突兀而绝对的寂静。只剩下空调出风口持续送风的微弱气流声,以及窗外遥远模糊的蝉鸣背景音。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房间内的两人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屏息等待的紧张感,仿佛在期待一场审判。
苏星晚的手指还虚按在琴键上,微微颤抖着,胸腔因刚才的投入演奏而起伏。她抬起头,目光穿过透明的玻璃隔断,直直地看向对面。
顾沉舟缓缓向后靠近椅背,这个动作似乎打破了某种无形的屏障。他抬起手,用指节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然后,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有些意外的动作——他抬手,干脆地摘下了眼镜。
没有了镜片的阻隔,他那双眼睛完全显露出来。不再是隔着玻璃的冰冷湖面,眉宇间那惯常的冷硬线条似乎被某种东西悄然融化了,显出一种难得的、近乎柔和的专注。他拿起桌上一块深灰色的软布,慢条斯理地擦拭着镜片,动作从容不迫。
接着,他抬起眼,目光越过玻璃隔断,精准地落在苏星晚脸上。那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疏离和冷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纯粹的、带着审视意味的认真,甚至,还有一丝极其细微的、难以捕捉的……认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