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晚用媒体风暴撕开阴谋一角,顾沉舟在数据深渊里捕捉到关键证人陈峰的名字。致命威胁紧随而至,陈峰在死亡电话的恐吓下濒临崩溃。废弃工厂深处的安全屋“方舟”成了最后的堡垒,但林宇的爪牙如影随形。当红外警报在监控屏上炸开,高频扫描波穿透夜色,陈峰蜷缩在角落彻底崩溃。顾沉舟死死抓住他颤抖的肩膀:“他们的疯狂,是因为怕你站上法庭!”窗外,废弃厂区的死寂中,更致命的猎杀已在黑暗中悄然展开……
苏星晚指尖悬停在手机屏幕上方,微微颤抖。顾沉舟被停职的消息像块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她的心上。屏幕上那几行冰冷的官方通报文字,每一个字都带着无形的刺,扎得她指尖发麻。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眸底所有柔软都被一种近乎锋利的冷静取代,像淬过火的刀锋,凛冽而坚定。她迅速切出通话界面,手指在联系人列表上快速滑动,最终停在“王主编”的名字上。
“王姐,”电话接通,苏星晚的声音异常平稳,听不出一丝刚才的震动,每一个音节都清晰落地,“有个急事,关乎一个朋友的前程和清白……可能还涉及不正当的商业竞争,甚至是构陷。我需要你的深度专栏,越快越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王主编沉稳的声音:“星晚,你说,我听着。”背景里,新闻编辑室特有的键盘敲击声和电话铃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又退去,构成一种令人心安的忙碌节奏。
苏星晚条理清晰地叙述了顾沉舟遭遇的系统故障事件、公司仓促到反常的停职决定,以及她所了解到的疑点——那些指向竞争对手林宇的模糊线索,那些在技术层面无法自圆其说的巨大漏洞。她刻意没有使用过于情绪化的指控,而是用事实的链条和逻辑的推演,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她强调了顾沉舟过往的可靠和专业——他经手的系统从未出过原则性错误,以及这次停职背后可能对公司声誉带来的潜在反噬——一个核心工程师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停职,足以动摇整个技术团队的军心,甚至引发客户对寰宇科技技术稳定性的严重质疑。
“这听起来……水很深。”王主编的声音凝重起来,带着一种职业性的敏锐,“我需要更多细节支撑,星晚,特别是关于那个所谓‘技术故障’的内部报告原文,以及停职决策流程中的关键人物和会议记录。匿名信源也可以,但必须可靠。”
“明白。”苏星晚语速很快,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相关资料,包括一些内部邮件截图和初步的技术分析报告,我稍后加密发给你指定邮箱。另外,财经频道的李锐、还有新锐科技观察的徐明远那边,我也会同步沟通。王姐,我们需要一个声音矩阵,形成共振,把这件事的疑点彻底摊开在阳光下。”
“好!”王主编的回应干脆利落,带着新闻人特有的锐气,“我这边立刻启动,最迟明天上午,第一波深度分析稿上线预热。你协调好其他几家,确保信息口径一致,火力集中,打蛇就要打在七寸上!”
放下电话,苏星晚没有丝毫停顿,立刻拨通了下一个号码。她的语速依然很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像精确制导的子弹。对财经媒体的李锐,她着重强调事件对公司股价和治理结构的潜在冲击,点明仓促处理核心技术人员可能引发的市场信任危机;对科技媒体的徐明远,她则深入剖析技术层面的疑点与可能的恶意攻击模式,提供关键的数据片段和逻辑推演方向。她像一个精密运转的指挥枢纽,调动着自己在媒体圈多年积累下的信任与人脉资源。通话间隙,她甚至快速处理了几个自己音乐项目的邮件,将部分工作果断地委托给可靠的团队伙伴,动作利落得没有一丝犹豫,仿佛此刻任何与营救顾沉舟无关的事务,都是对宝贵时间的亵渎。
时间在密集的通话和信息传递中飞速流逝。窗外的天色从灰白转为深沉的靛蓝,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在玻璃幕墙上投下苏星晚专注而略显疲惫的侧影。当最后一个重要的沟通电话结束,她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吁出一口气,那口强撑着的硬气似乎也随之呼出,留下短暂的虚脱。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她知道,第一波信息已经投下,只待黎明时分,激起的涟漪便会扩散开去,是成为惊涛骇浪,还是无声沉没,即将揭晓。
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王主编执笔、署名“深度观察”的专栏文章《精英工程师突遭停职,是技术失误还是暗箭伤人?》在清晨七点整准时引爆了各大新闻平台的科技与财经板块。文章抽丝剥茧,以冷静克制却暗藏锋芒的笔调,将顾沉舟事件中诸多不合常理的细节一一陈列:那份语焉不详、刻意回避关键时间节点追溯的内部故障报告;高层闭门会议中绕过常规调查流程、显得过于急切和强硬的停职决定;以及,文章虽未直接点名,却通过引用“多个可靠信源”提供的交叉线索,巧妙地暗示了某竞争对手(指向性不言而喻)近期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异常活跃”与“资源倾斜”,其技术团队近期频繁接触与寰宇核心系统高度相似的仿真测试环境,时间点耐人寻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