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函件,如同投入沸腾油锅的一块坚冰,瞬间引爆了新一轮更为狂暴的舆论海啸!支持者的欢呼、质疑者的哗然、水军更疯狂的扑咬……整个网络如同被投入核爆中心,震荡不休!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冰冷的法律条文能惩罚造谣的元凶,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温暖被寒流侵袭、冻结的公众认知。她需要声音,需要那些真正懂得音乐、尊重艺术、了解她灵魂质地的声音,来融化这片被恶意冰封的荒原。
她第一个拨通的,是恩师李老的电话。铃声只响了一下就被接起,未等苏星晚开口,老人那熟悉的、沉稳如千年古松的声音已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也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为艺术蒙尘而生的怒意:“丫头,网上的混账话,为师看见了。”没有多余的客套,没有苍白的安慰,直切核心,字字千钧,“告诉我,需要我这把老骨头做什么?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这些往清泉里倒墨汁、专门糟蹋好苗子的脏东西!音乐圈这点子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干净土,容不得他们这么祸害!”
“李老……”苏星晚强撑的坚强在这一声关切的询问下几乎瞬间瓦解,浓重的鼻音和压抑不住的哽咽冲破了喉咙的封锁。
“哭什么!”李老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铮铮风骨和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惊堂木拍下,随即又放柔,像安抚受惊的雏鸟,“把腰杆给我挺直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点风浪,天塌不下来!我这就动笔,我倒要看看,我这把老骨头豁出脸面说的话,这天下还有没有人愿意听一听,想一想!”
李墨林老先生的公开信,在当天傍晚时分,如同一颗定音的巨锤,轰然砸落在喧嚣沸腾、乌烟瘴气的舆论场。信不长,却字字千钧,力透纸背,带着金石之音:
“老夫李墨林,浸淫音乐一生,不敢妄称慧眼如炬,但识人之明,自问尚有几分。苏星晚此女,其心赤诚如未经雕琢之璞玉,对音乐之执着专注,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乃老夫平生仅见!其才华横溢,琴声中流淌之灵韵,皆是一点一滴心血浇灌、彻夜苦熬而来,岂容宵小之徒以‘捷径’、‘造假’等污秽字眼肆意玷污?顾沉舟小友,其技近乎道,心性光明磊落如皓月当空,绝非蝇营狗苟、藏污纳垢之辈!今有恶犬成群,狂吠不止,浊浪排空,竟欲毁明珠于污泥,折栋梁于狂风!老夫在此,以毕生清誉、六十年乐坛生涯为注,立此存照:苏星晚、顾沉舟二人,乃我华夏乐坛真正之脊梁!望诸君擦亮双眼,明辨是非曲直,勿令亲者痛彻心扉,仇者拍手称快!若再有恶意诋毁、造谣生事者,老夫纵已耄耋之年,亦当挺身而出,诉诸公堂,以手中笔为剑,以毕生名为盾,定要正本清源,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李老在音乐界泰山北斗般的威望,让这封信拥有了雷霆万钧、涤荡乾坤的力量。信中所蕴含的古老艺术家的愤怒与浩然正气,如同穿越时空而来的青铜编钟轰鸣,瞬间穿透了网络的喧嚣和浮躁。
紧接着,仿佛被这声惊雷唤醒,与苏星晚合作过的金牌制作人陈锋,在当晚的紧急直播连线中,面对镜头,怒发冲冠,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话筒嗡嗡作响:“用这种下三滥、不入流的手段打击竞争对手,是整个行业的奇耻大辱!周炜?‘璀璨音符’?我看改名叫‘催命魔音’更贴切!这种人,这种公司,多存在一天,就是对音乐的亵渎!我陈锋,实名唾弃!” 他的激烈言辞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巨大回响。
以眼光毒辣犀利着称的乐评界泰斗“乐海听涛”,罕见地发表长篇乐评,标题直白有力:《天才无需造假,污泥难掩星光——论苏星晚音乐中的生命律动与绝对真诚》。文章从专业角度剖析了苏星晚作品的独创性和情感深度,指出其技术细节的复杂与和谐“绝非数据堆砌可成”,并痛斥谣言“是对音乐艺术本身的谋杀”。
甚至几位早已隐退多年、地位超然的歌坛天王天后级人物,也通过工作室简短发声,表达对李老的支持和对苏星晚人品的信任。其中一位曾以空灵嗓音征服一个时代的天后,只淡淡说了一句:“李老看中的人,心性差不了。音乐骗不了人,听她的《永夜微光》,里面有光。” 这句话被无数乐迷奉为圭臬。
这些来自业内最具分量的权威和德艺双馨同行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沛然莫御的清流,带着冲刷一切污浊的磅礴力量,开始有力地涤荡着谣言泼洒的毒液。舆论的天平,在铁一般的证据和滚烫的人心共鸣面前,开始发生微妙而坚定的倾斜。那些曾被淹没的理性声音、那些始终相信苏星晚的粉丝,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开始大规模地集结、反击。
在律师函和法律程序启动、前辈们声援如潮的次日深夜,当网络上的喧嚣因疲惫和新的热点稍稍低伏,苏星晚在自己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篇亲手撰写、没有经过任何团队修饰润色的长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声嘶力竭的愤怒控诉,只有一片在寒夜中剖开胸膛、捧出那颗仍在为音乐而跳动的、鲜血淋漓心脏般的赤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