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形成一道道金线。黄蟹坐在会议室的主位上,看着桌上摊开的资料和笔记,脑海中还在回放昨天那场热火朝天的发展规划研讨会。
“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可这第一步……怎么感觉比登天还难?”
门被推开,小林抱着一沓文件走了进来:“黄哥,今天会议提前了十分钟,大家都到齐了。”
“这么积极?”黄蟹挑眉,“看来昨晚回去都没睡好啊。”
“您说对了。”小林苦笑着放下文件,“昨晚群聊里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科技才是未来,有人说扩张才是王道,还有人已经开始拉帮结派。”
“嚯,这架势都快赶上武林大会了。”黄蟹站起身,拍了拍裤子,“走吧,去给他们当个和事佬。”
会议室里果然气氛紧张,像是一锅即将沸腾的火锅底料,就差一根火柴。
左边一派是技术组的人,清一色戴着黑框眼镜,手里拿着各种图表和数据;右边则是工程与资源组的成员,穿着工装裤,手上沾着泥土,眼神坚定如铁。
黄蟹刚坐下,就听见技术组的老张开口:“我再说一遍!科技才是根本!没有科技支撑,我们连种个土豆都要靠天吃饭!”
“可光有科技没用!”工程组的李大壮立马反驳,“你搞出再厉害的农业技术,要是没有土地种,能产多少粮食?现在外面还有大片未开发区域,守着这点资源迟早要完蛋!”
两人越说越激动,眼看就要从语言冲突升级为肢体接触。
黄蟹猛地站起来,一把抓起桌上的马克杯往桌上一磕,水花四溅:“你们是在开会还是在打架?这是会议室还是菜市场?”
全场瞬间安静。
“谁都不许抢话,轮流来。”他指着白板,“我先立个规矩——每人五分钟发言时间,超时罚咖啡一杯,吵架扣年终奖。”
众人一听,赶紧坐正。
接下来两个小时,黄蟹像个裁判员一样,记录、提问、打断争论,硬是把这场“科技VS扩张”的辩论赛控制在理性范围内。
等最后一个人讲完,黄蟹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观点和数据,眉头拧成了疙瘩。
“科技派说得有理: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差,确实是短板。但扩张派也没错,联盟现有的地盘确实不够发展,人口也在增长,必须向外拓展。”
他低头看了眼记录本,突然发现一个细节——
“扩张派提到的那个‘防守薄弱、资源丰富’的地方……具体在哪?”他抬头问。
负责记录的小林翻了翻笔记本:“东南方向,靠近森林边缘,地图上还没标注。”
黄蟹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前两天会议上那个技术员提到过一片神秘森林,土壤肥沃,植物生长异常迅速。
“这片区域……可能不止是资源丰富那么简单。”他低声说道。
下午的分析会更像是一次头脑风暴。
专家们分成两组,分别对科技发展和领土扩张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如果选择科技路线,”技术组负责人推了推眼镜,“我们需要投入至少30%的现有资源用于研究设备、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收益有限,但长期来看,可以极大提升生产力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听起来很美好,但有没有考虑过风险?”黄蟹问。
“当然。”对方点头,“比如技术突破失败、研发周期过长、人员流失等问题,都会影响进度。”
“那扩张呢?”黄蟹转向另一边。
工程组代表清了清嗓子:“如果优先扩张,我们可以快速占领周边几个未开发区域,获取大量土地和原材料,缓解资源压力。但问题是,这些地区地形复杂,运输困难,管理难度大,而且一旦扩张过快,可能会导致内部协调混乱。”
黄蟹听得很认真,手里的笔在纸上画了个又一个圈。
“有没有历史案例参考?”他问。
工作人员递上一份旧报告。
黄蟹翻开一看,果然找到一条记录:
“三年前尝试向西扩张,初期进展顺利,但后期因管理不善,导致多个据点资源浪费严重,部分成员因分配不均产生不满情绪,最终被迫撤回。”
他合上报告,心中警铃大作。
“扩张不是问题,关键是能不能管得住。”
傍晚时分,会议室已经变成了辩论擂台。
黄蟹站在白板前,看着上面写的两个选项:
A. 发展科技
B. 扩张领土
“投票吧。”他叹了口气,“一人一票,不能作弊。”
结果很快出来:18票支持科技,17票倾向扩张,还有一票——居然是弃权!
“是谁?”黄蟹瞪眼。
角落里一个平时不太说话的技术员弱弱举手:“我觉得……其实可以先发展一部分科技,再适度扩张。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稳住资源供应。”
黄蟹一愣,随即眼睛亮了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