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沛公和南阳郡守齮在犨县东边交战,打败了秦军,占领了南阳郡的部分地方。南阳郡守逃跑,退保宛城坚守。沛公带兵绕过宛城,继续往西。张良劝阻说:“沛公您虽然想赶紧入关,但秦军兵力还很多,又占据着险要地势。现在要是不拿下宛城,宛城的秦军从后面攻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阻挡,这可是很危险的啊!”于是沛公就连夜带领军队从另一条路返回,放倒军旗,悄悄行军,天快亮的时候,把宛城围了好几圈。南阳郡守想自杀,他的门客陈恢说:“别急着死,还来得及。”陈恢于是翻墙出城去见沛公,说:“我听说您和大家约定,先进入咸阳的人就封王。现在您留下宛城不攻,宛城连着周围几十个郡县,这里的官吏百姓觉得投降肯定会死,所以都坚守城池。现在您整天攻城,士兵死伤肯定不少;要是带兵离开宛城,宛城的秦军肯定在后面追。这样您往前就没法遵守先入咸阳封王的约定,往后又有宛城秦军追击的隐患。我给您出个主意,不如和他们约定招降,封南阳郡守官职,让他继续守城,同时带领他的士兵一起往西。这样其他还没攻下的城,听到消息后都会争着开门迎接您,您就能顺利西进,没有阻碍了。”沛公说:“好主意!”秋天七月,南阳郡守齮投降,沛公封他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的食邑。
沛公带兵继续西进,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投降的。到了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投降。回军攻打胡阳,遇到番君的别将梅鋗,就和他一起攻打析县、郦县,两县也都投降了。沛公军队一路过来,没有掳掠百姓,秦朝百姓都很高兴。
王离的军队被消灭后,章邯驻军在棘原,项羽驻军在漳水南岸,双方对峙,没有交战。秦军多次后退,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在司马门等了三天,赵高都不见他,司马欣感觉赵高对自己不信任。司马欣害怕了,赶紧逃回军中,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来追,没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报告说:“赵高在朝廷独揽大权,下面的人根本没办法做事。现在打仗要是能取胜,赵高肯定嫉妒我们的功劳;要是不能取胜,那就免不了一死。希望将军您好好考虑!”
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白起作为秦国将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君赵括的降卒,攻城略地,战功无数,最后却被赐死。蒙恬作为秦国将领,北逐匈奴,开拓榆中几千里土地,最后却在阳周被斩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功劳太大,秦国不能全部封赏,就找借口用法令杀了他们。现在将军您做秦国将领三年了,损失的兵力有几十万,而诸侯纷纷起义,势力越来越大。那赵高向来阿谀奉承,现在局势危急,他也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用法令杀了将军您来推卸责任,再派人代替您来摆脱他自己的祸患。将军您在外带兵时间久了,朝廷里和您有嫌隙的人不少,有功也是死,无功也是死。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不论愚笨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现在将军您对内不能直言劝谏,对外又即将成为亡国的将领,孤立无援却还想长久保全自己,这不是很悲哀吗!将军您为什么不回兵和诸侯联合,约定一起攻打秦国,分割秦国的土地称王,南面称孤道寡呢!这和您自己身受刑戮,妻儿被杀相比,哪个更好呢?”
章邯心里犹豫不决,暗中派军候始成去见项羽,想要订立和约。和约还没谈成,项羽派蒲将军日夜兼程带兵渡过三户津,驻军在漳水南岸,与秦军交战,又打败了秦军。项羽接着带领全部兵力在污水上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又派人去见项羽,想订立和约。项羽召集军吏商量说:“我们粮食不多了,我想答应他的和约。”军吏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定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会面。双方盟誓后,章邯见到项羽,流着泪,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留在楚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带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
瑕丘人申阳攻下河南,带兵跟随项羽。
当初,中丞相赵高想独揽秦朝大权,又怕群臣不服,就先做了个测试。他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匹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你搞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秦二世问身边的人,有的人不说话,有的人顺着赵高说是马,也有人说是鹿。赵高就暗中把那些说是鹿的人都用法律治罪。从此以后,群臣都害怕赵高,没人敢说他的过错。
赵高之前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气候”,等到项羽俘虏了王离等人,章邯等将领的军队又多次战败,上书请求增援。这时函谷关以东,大部分秦朝官吏都背叛了秦朝,响应诸侯,诸侯们都率领各自的队伍向西进军。八月,沛公带领几万人攻打武关,攻下后进行了大屠杀。赵高害怕秦二世发怒,把灾祸降到自己头上,就称病不再上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