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刘恒继续稳坐治国“直播间”,这一年剧情跌宕起伏,既有朝堂风云,又有民生新政,妥妥的古代版“年度热剧”!
岁末年初大事件:丞相换人+政策大调整
刚入冬,十月就传来噩耗,曲逆献侯陈平去世了。汉文帝随即发布“红头文件”,让列侯们都回自己的封地待着,要是在朝廷当官或者被皇帝特批留下的,就派自家太子去封地“打卡”。一个月后,十一月,周勃再度“逆袭”,重新坐上丞相宝座。
十一月最后一天,出现了日食现象。汉文帝立马开启“自我批评+求建议”模式,发公告说:“大家都给我好好琢磨琢磨,我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有我没想到的事儿,赶紧来告诉我!同时,举荐些贤良、正直,能大胆提意见的人,帮我查漏补缺。” 不仅如此,他还给百官安排“KPI”,要求精简开支、减轻百姓负担,直接把卫将军的职位都裁撤了,太仆那边除了留够日常用的马匹,剩下的都调配到驿站搞运输。
贾山“在线怼皇帝”:别总带着大臣去打猎!
颍阴侯的骑兵贾山给汉文帝写了封超长“小作文”,开启“毒舌”模式:“皇上,您想想,雷霆劈下来,啥不被摧毁?万钧重物压下来,啥不被碾碎?您作为皇帝,威严比雷霆还猛,权力比万钧还重!就算您摆出虚心纳谏的样子,和颜悦色听意见,采纳建议还提拔人,大臣们都还战战兢兢不敢说真话,更别说那些骄纵残暴、听不得批评的皇帝了!您要是总端着架子、用威严压人,就算大臣有尧、舜的智慧,孟贲的勇气,也得被您吓趴下!这样下去,您就成了‘睁眼瞎’,国家可就危险了!
您看以前周朝,一千八百个诸侯国,百姓养着国君,大家日子都滋润,到处都是赞美声。到了秦始皇,拿全天下百姓的血汗养自己,百姓累到崩溃、钱被榨干,就为了满足他打猎、游玩的私欲,天下都供应不起!秦始皇还觉得自己功德无量,子孙能千秋万代,结果刚死没多久,天下就造反了,秦朝直接凉凉。为啥?因为没人敢告诉他真实情况!为啥没人敢说?还不是因为他不尊重老臣,没有靠谱的辅佐大臣,打压提意见的人,杀直言进谏的勇士!身边全是溜须拍马的,把他吹得比尧、舜还贤明,比商汤、周武王功劳还大,国家都快亡了他还蒙在鼓里!
现在陛下您让天下举荐贤良方正的人才,大家都高兴坏了,觉得要迎来‘尧舜盛世’了,这些人才都摩拳擦掌想跟着您干大事。结果呢?您把他们选进朝廷,又拉着他们天天出去打猎,一天能出去两三趟!我可太担心了,照这么下去,朝廷纪律得松散,官员都不好好干活了!陛下您刚即位的时候,勤俭节约、爱护百姓,处理案件也宽大,天下人都拍手叫好。我听说山东那边的百姓,就算又老又病,拄着拐杖也要去听朝廷诏令,就盼着多活几天,看看您把国家治理成啥样。现在事业刚起步,名声刚打出去,正是关键时刻,您天天带着这些人才打猎,这不把大家的热情都浇灭了吗?古代大臣都不随便参加宴饮游乐,这样才能好好搞事业、守节操,现在这些人才在家里勤学苦练,到了朝廷却跟着您打猎荒废才能,太可惜了!陛下您要是能做到玩归玩,但不耽误上朝议事,娱乐、礼仪、国事三不误,那才是真厉害!”汉文帝看完,觉得句句在理,当场点赞采纳。
汉文帝的“宠粉日常”与“被怼名场面”
汉文帝堪称古代“宠粉”皇帝,每次上朝,郎官、从官递上奏书,他都会停下辇车,化身“认真听讲的好学生”,仔细聆听。说得不好没采纳的,他也不生气;说得好的,立马采纳,还疯狂夸夸。
有一回,汉文帝在霸陵上,想飙车——驾着六匹马拉的车从西边陡坡飞驰而下,体验速度与激情。中郎将袁盎一看,赶紧骑马并排,一把拉住缰绳。汉文帝还调侃:“你胆子也太小了吧?”袁盎直接“回怼”:“俗话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真正英明的君主不冒险、不赌运气。您要是这么飙车,万一马受惊、车翻了,您就算不在乎自己,也得想想祖宗宗庙和太后啊!”汉文帝一听,秒怂,只好放弃。
还有一次,汉文帝宠爱的慎夫人,在宫里经常和皇后同席而坐,主打一个“平起平坐”。结果有次在郎署,袁盎直接把慎夫人的座位往后拉,搞“座位隔离”。慎夫人当场就炸毛了,气得不肯坐,汉文帝也火冒三丈,甩脸回宫。袁盎追上去一顿分析:“我听说尊卑有别,才能上下和睦。皇后是正主,慎夫人只是妾室,哪能坐一块儿!陛下您宠爱她,多给赏赐就行,要是破坏规矩,看似对她好,实则是害了她。您难道忘了‘人彘’的惨事儿吗?”汉文帝和慎夫人冷静下来一想,确实有道理,慎夫人还大方地赏了袁盎五十斤黄金。
贾谊“经济学课堂开课”:重农积粮才是王炸! 贾谊也给汉文帝来了篇“万字长文”,开启“经济学讲座”:“《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都吃不饱穿不暖,国家还能治理好,从古到今就没听说过!老话说,一个男人不种地,就有人挨饿;一个女人不织布,就有人受冻。生产是有季节限制的,但消耗要是没节制,物资早晚得见底!古代人治理国家,那叫一个细致,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所以储备充足,遇事不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