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天下还算稍微安稳,为啥呢?因为大国的诸侯王年纪还小,没长大成人,汉朝给他们安排的太傅、国相还掌握着实权。但过几年,诸侯王大多成年了,血气方刚。到时候汉朝安排的太傅、国相就会称病被罢免,诸侯王就会把丞、尉以上的官职都换成自己的人。这样的话,和淮南王、济北王的谋反又有啥区别呢?到那时候再想治理好国家,就算是尧、舜在世也办不到。
“黄帝说:‘太阳到了中午就得赶紧晒东西,手里拿着刀就得赶紧割东西。’现在要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做,让国家安稳太平很容易,可要是不早点行动,等到后来亲属之间相互残杀,这不就跟秦朝末年一样了嘛!那些异姓诸侯王仗着势力强大谋反,汉朝侥幸战胜了他们,可却没改变导致他们谋反的根源。同姓诸侯王又沿着这条路走,已经有征兆了,照这形势下去肯定还会出事。灾祸的变化,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圣明的陛下都没办法让局势安稳,那后世子孙可怎么办!
“我观察以前的事,大多是势力强大的诸侯先谋反。长沙王的封国才两万五千户,功劳不大,可封国却最完整,和朝廷关系疏远却最忠诚。这不是因为长沙王本性和别人不一样,而是形势造成的。要是当初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这些人占据几十座城做诸侯王,现在他们的封国可能早就没了;要是让韩信、彭越这些人只做彻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说不定能一直存在到现在。这么看来,治理天下的大计就清楚了:要是想让诸侯王都忠心归附,那就得让他们像长沙王那样;要是想让臣子不被剁成肉酱,那就得让他们像樊哙、郦商这些人一样;要是想让天下太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封几个诸侯,削弱他们的势力。势力小了就容易用道义来约束,封国小了就不会有造反的心思。让天下的形势,就像身体指挥手臂,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没有不听从的,诸侯们不敢有二心,像车轮辐条聚集到中心一样,都听命于天子。划分土地,定下制度,把齐、赵、楚这些大国分成若干个小国,让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都按顺序得到祖上的封地,直到把土地分完为止;要是封地多但子孙少,就先建立封国,空着王位,等有了子孙再让他们当国君。哪怕是一寸土地、一个百姓,天子都不为自己谋利,只是为了让国家安定太平。这样的话,就算让婴儿当皇帝,天下也能安稳,就算皇帝去世了,新君还没出生,大臣们朝拜先帝留下的衣服,天下也不会大乱。当下能治理得很好,后世也会称赞陛下圣明。陛下您还在顾虑什么,为啥不早点这么做呢!
“现在天下的形势就像得了严重的浮肿病,一条小腿肿得差不多和腰一样粗,一根手指肿得差不多和大腿一样粗,平时都不能屈伸,只要有一两根手指抽搐,就会觉得全身难受。现在不赶紧治,肯定会变成难治的顽疾,以后就算有扁鹊那样的神医也没办法了。这病还不只是浮肿,又像脚掌扭折不能行走。元王的儿子,是陛下您的堂弟;现在的楚王,是堂弟的儿子。惠王的儿子,是您亲哥哥的儿子,现在的齐王,是哥哥儿子的儿子。亲近的人有的没有封地来使天下安定,疏远的人却掌握大权威胁天子,所以我说这病不只是浮肿,又像脚掌扭折不能行走,真让人痛哭啊。
“现在天下的形势就像倒悬着一样。天子,就好比是天下的头。为啥呢?因为在上面嘛。蛮夷,就好比是天下的脚。为啥呢?因为在下面嘛。现在匈奴傲慢无礼,侵犯掠夺我们,太不把咱们当回事儿了;可汉朝每年还得送金银、丝绸、棉絮给他们。脚反而在上面,头却在下面,倒悬成这样,却没人能解决,还能说咱们国家有能人吗?这真让人忍不住落泪啊。现在不去对付强大的敌人,却去打猎抓野猪,不去打击反叛的贼寇,却去追捕家养的兔子,只知道贪图小乐趣,却不考虑国家的大患,陛下的德政本来可以传播得更远,可现在仅仅几百里外就不能施行,威望和政令都不能伸张,这也真让人忍不住落泪啊。
“现在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墙壁上都能挂着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衣服图案,歌舞艺人、地位低下的人都能穿戴皇后的服饰;可皇帝自己却穿着黑色的粗丝绸衣服,有钱的富人家里墙壁都装饰着华丽的刺绣;皇后的衣领才用彩色丝绦镶边,普通老百姓的小妾却用它来装饰鞋子;这就是我说的错乱啊。一百个人做衣服都不够一个人穿,还想让天下人不挨冻,怎么可能呢;一个人种地,十个人来吃饭,还想让天下人不挨饿,也不可能啊;老百姓饥寒交迫,还想让他们不做坏事,同样不可能啊。这真让人长叹啊。”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汉文帝时期汉匈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贾谊对国家局势的深刻洞察与担忧。
汉匈关系上,匈奴单于与汉文帝之间的书信往来,表面上看是在探讨和亲与边境和平,实则暗流涌动。匈奴虽表达了恢复和约的意愿,但言语中对汉朝边吏的指责,反映出双方矛盾依然存在。中行说投降匈奴后,为匈奴出谋划策,试图切断匈奴对汉朝物资的依赖,并通过各种方式与汉朝使者针锋相对,进一步加剧了汉匈之间的紧张态势。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汉匈之间的和平局面脆弱不堪,随时可能因各种因素被打破。
贾谊的上疏则如同一剂猛药,直陈当时西汉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他敏锐地指出诸侯势力坐大对中央政权构成的巨大威胁,认为这是国家不稳定的根源之一,如不及时解决,必将重蹈秦朝末年的覆辙。同时,他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旨在通过削弱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外,贾谊还对汉朝在与匈奴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以及国内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礼制混乱等现象深感忧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汉文帝时期,看似天下稍安,但实则危机四伏。汉匈关系的不稳定,诸侯势力的潜在威胁,以及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都亟待解决。贾谊的上疏为汉文帝敲响了警钟,其提出的策略也为后世统治者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段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需要在外交、内政等多个方面进行妥善的谋划与应对,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