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屠王的太子日磾和母亲、弟弟被没入官府,在黄门养马。有一次汉武帝游宴,看到马匹,身边后宫美人环绕,日磾等几十人牵马经过,其他人都偷偷看美女,只有日磾目不斜视。日磾身高八尺二寸,容貌威严,马也养得膘肥体壮,汉武帝觉得这人不一般,一问才知道他的身世,当天就赏赐他沐浴更衣、换上新衣服,还封他为马监,后来又升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日磾得到亲近皇帝的机会后,从没出过差错,汉武帝越来越信任喜爱他,赏赐的财物成千上万,出门让他陪乘,入宫让他侍奉左右。贵戚们酸溜溜地抱怨:“皇上随便找个胡人,反而这么宠信!”汉武帝听了,对他更好,因为休屠王曾制作金人祭天,所以赐日磾姓金。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天灾人祸与朝堂“辩论赛”
这年春天,东方出现彗星,古人觉得这是“异象”。夏天五月,汉武帝大赦天下,算是冲冲晦气。
淮南王谋反的时候,胶东康王刘寄隐约听说了这事,偷偷做战备。后来官府审理淮南王案件,牵连出了他。刘寄的母亲王夫人是皇太后的妹妹,和汉武帝关系最亲,刘寄觉得自己这事不光彩,心里愧疚,生病死了,都没敢安排继承人。汉武帝念在亲戚情分,可怜他,封他的长子刘贤为胶东王,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让他在原来衡山王的地盘建国。
秋天,匈奴又来搞事,几万骑兵分别入侵右北平、定襄,杀掠了一千多人。
山东地区发大水,好多百姓没饭吃,饥肠辘辘。汉武帝派使者打开郡国仓库赈济灾民,结果粮食不够,又号召豪富吏民借贷给贫民,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没办法,只能把70多万贫民迁到关西和朔方以南的新秦中,这些人的衣食全靠官府供应,还分给他们产业,派使者分批护送,一路上官员的车马络绎不绝,花费的钱财数以亿计,根本算不过来。
汉朝得了浑邪王的地盘后,陇西、北地、上郡的匈奴骚扰少多了,汉武帝下令把这三郡的戍卒减少一半,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
汉武帝准备讨伐昆明,听说昆明有个滇池方圆三百里,为了训练水军,专门开凿了昆明池。这时候法律越来越严苛,好多官吏被免职。战争频繁,百姓花钱买复(免除兵役)和五大夫爵位的人增多,能征发的士兵越来越少。没办法,朝廷让千夫、五大夫可以当官,不想当官的就出马,结果官吏趁机徇私枉法,这些人都被罚去上林苑砍树,开凿昆明池。
这一年,在渥洼水中得到一匹“神马”。汉武帝正忙着设立乐府,让司马相如等人创作诗赋,任命宦官李延年为协律都尉,给他佩戴二千石的官印,让他谱曲配乐。这些诗赋好多用的是《尔雅》的文字,只精通一部经书的人根本看不懂,得集合研究《五经》的人一起解读才行。得到神马后,又把相关内容写成歌。汲黯又出来“唱反调”:“王者制作音乐,上要继承祖宗传统,下要教化百姓。现在因为得了匹马就写歌,还用到宗庙祭祀上,先帝和百姓能听懂这唱的啥吗?”汉武帝听了心里不爽,但没说话。
汉武帝招揽人才总是觉得不够,但性子严厉,就算是平时宠信的大臣,要是犯点小错或者欺骗他,立马就处死,一点情面不留。汲黯劝他:“陛下求贤若渴,可人才还没发挥作用就被杀了,用有限的人才承受您无尽的诛杀,我怕天下贤才都被杀光,以后谁陪您治理国家?”汲黯说得特别激动,汉武帝笑着解释:“哪个时代没人才,就怕人不会识别人才,要是会识别,还怕没人?人才就像有用的器具,有才却不肯尽力,和没才一样,不杀留着干嘛!”汲黯说:“我虽然说不过陛下,但心里还是觉得您这样不对,希望您以后改改,别觉得我愚蠢不懂道理。”汉武帝回头对群臣说:“汲黯说自己阿谀奉承肯定不对,但说自己愚蠢,还真是这么回事!”
评论
元狩二、三年的汉朝,军事上霍去病的横空出世,以超强的战斗力和“天选之子”般的运气,多次重创匈奴,改变了汉匈战争的局势,成为汉朝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浑邪王率众归降,让汉朝在西北边境的势力得到极大扩张,也为后续的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埋下伏笔。
内政方面,诸侯接连“作死”,从江都王刘建的荒淫无道到胶东康王刘寄的“心虚而死”,反映出部分诸侯势力不安分,同时也凸显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山东大水引发的大规模移民,既体现了汉朝政府应对天灾的措施,也暴露出当时在安置流民、调配资源上的巨大压力。
朝堂之上,汲黯堪称“耿直BOY”,多次和汉武帝“正面刚”,虽然他的建议汉武帝大多没采纳,但这种君臣之间的思想碰撞,展现了不同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一边求贤若渴,一边严苛执法,这种矛盾的用人风格,也对当时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两年的历史,是汉朝在军事扩张、内政治理、人才策略等多方面的“关键过渡期”,为后续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