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不管胤禔脸上的震惊之色,吩咐下人准备一些能够直接食用的粥品。
胤禔从愣怔中回过神来,正瞧见胤礽动作娴熟地给皇阿玛喂食粥,若非皇阿玛毫无动静,他几乎要以为皇阿玛已恢复如初!
“你究竟如何做到的?皇阿玛现在是有微弱的意识吗?”
胤礽不紧不慢地继续喂粥,淡淡回应,“他只是有些模糊的意识罢了。”
胤禔吐出一口气,心中暗自庆幸,他实在不敢想象,若是皇阿玛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意识是清醒的,将会承受怎样的精神折磨。
胤礽放下手中的碗,擦了擦手,不经意地问道:“说起来,你为何突然决定退出夺嫡之争?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你下了这样的决心?”
胤禔叹息道:“为了你大嫂还有弘昱,当时他们身体极差,若不精心调养,恐怕难以留住。我偶得一调养身体的方子,便想放下所有事情,安心为他们寻找药材调理。”
胤礽似乎真的随口一问,闻言,便不再说什么。
沁窈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安危,所幸一切平安无事,升级指日可待。
而那些阿哥,明智者应知晓如何应对,纵有万般不甘,此次他们确已败北。
次日,朝堂之上,负责京城安危的官员与武将,无一不真心实意地向太子跪拜,场面肃穆。
众阿哥目睹此景,心中皆明了,他们争夺储君之位的希望已彻底破灭。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太子竟能在皇阿玛的严密监视下,悄无声息地收拢了兵权。
事情按胤礽的安排顺利进行,偶尔有跳梁小丑跳出来,但不足为惧。
一个月很快过去,太子胤礽正式登基,成为理正帝。
胤礽端坐在龙椅上,俯瞰着下方跪拜的众人,心中异常平静。
他每日从容不迫地处理政务,随后前往乾清宫探望康熙。
后宫位分如下:
太子妃瓜尔佳氏,册封为皇后,移居承乾宫。
刘佳氏,册封为懿贵妃,居住于翊坤宫。
李佳氏,特追封为妃位。
林佳氏,册封为妃位。居长春宫。
小李佳氏,册封为妃位,居钟粹宫。
凡育有格格的女人,册封为嫔位。
其余嫔妃,一律晋封为贵人。
胤礽紧盯着躺在龙床上毫无动静的皇阿玛,轻轻握住他的手,低语道:“皇阿玛,再给儿臣一点时间,您就可以醒来了。”
随着胤礽的登基,孩子们的身份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知是不是因着梦见前世,孩子们变得稳重许多,开始忙起事业来。
而索额图,沁窈已悄然为他服下解药,不久之后,他便能苏醒,继续忠心耿耿地充当胤礽的牛马。没有从龙之功的他,醒来后只需安心内卷,尽职尽责便好。
胤礽自在地坐在榻上,一脸苦恼地看着坐在他下首的衡远。“衡远,你说我那些兄弟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衡远心中暗自腹诽,觉得陛下登基后,越来越爱演了,面上却恭谨答道:“皇上,真想听奴才的意见?”
胤礽点了点头,认真说道:“你尽管说,赦你无罪。”
衡远想都不用想,直接开口道:“直亲王可以去训练水军,三爷可以继续修书,四爷可以去刑部,五爷可以去吏部,七爷可以负责实验并推广奴才带回来的那些种子,八爷可以去理藩院,九爷与十爷可以去户部,十二爷继续管理内务府,十三爷可以给您打下手,哪里需要哪里搬;至于十四爷,不如派去西北继续打仗。”
胤礽疑惑地看着衡远,问道:“九弟去户部朕还理解,十弟去打杂吗?”
衡远:“回皇上,九爷擅长经商,可为国库增益;十爷不拘小节,能严管户部银两。”
胤礽点点头,沉思片刻,站起来拉着衡远就向书房而去。“给朕磨墨,就按你说的安排吧!”
“衡远呐,朕还以为你会让老四待在户部,没想到你觉得他适合刑部。”
衡远:“四爷刚正不阿,去了刑部能少些冤假错案,在监察上也会更认真严厉,想必能抓出不少贪官污吏。”
胤礽乐呵一笑,“还真是,这些本就是隶属刑部探查,还真让你安排对了。”
胤礽写完圣旨,转头看着衡远,“有一件事,朕实在不明白,你好像对海外那些国家有着特别的深忌惮,似乎巴不得把他们都消灭干净。”
衡远面无表情的回答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大清不对他们保持警惕,终有一日,他们也会觊觎大清这片沃土。因此,自然要将一切潜在的威胁扼杀在萌芽之中。”
“而且,陛下不想成为千古一帝,开疆拓土吗?不想让这个世界都属于爱新觉罗家统领吗?”
胤礽被衡远的话语激励得心潮澎湃,不过他还是有理智的,“若起战事,必需金银粮草,如今的大清穷啊!”
衡远自信回应道:“陛下放心,海外资源丰富,我们可以以战养战,八旗子弟如今都生锈了,是时候拉出来磨砺锋芒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