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明收起两块小黄鱼,这许富贵有点意思,今晚是有备而来呀。
许富贵是明白人,第一个小黄鱼就是一个组长,然后就看自己本事了。第二个引荐许大茂投诚,成了自己人那之后就好说了,而且之后的路都给点出来了,再不明白那就是真傻,赶紧表示吧。
自己带了三块,这才用了两块,想一想心里还挺开心的,别看组长官不大,这步要是迈不上去那就一步落,步步落了,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大茂路还长呢。
一想到自己儿子他就揪心,回去收拾许大茂这傻东西去,妈的一点没随他,傻了吧唧的。
这一宿不知道多少人没睡好,反正熊光明睡得挺好的。
第二天到了轧钢厂,熊光明照例先在部门里打打鸡血,安排好接下来的任务,反正不能让这帮人闲着,得让其他人知道这份活不是那么容易干的,要不牛鬼蛇神都得让他帮着安排,光处理人际关系他就得烦死。
其实熊光明没指望他们能给出多好的建议或者解决方案,主要就是为了建立安全体系和质量体系,得让部门里的人不停的给车间的工人吹风洗脑,让这些东西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们,习惯成自然,然后才好进行下一步的改革,这就需要他再上一个台阶之后再进行了。
库房现在比较敏感,一帮人恨不能每块钢锭都上秤,每个报废件都反复确认,熊光明假模假式的溜达了一圈搞定。
拿着昨晚画的设计图就找厂长去了,书记过了这月就要去部里,算是跨出一大步,就是职位有些尴尬,熊光明也乐得给聂书记一臂之力,这也是自己的人脉,要是用的好,还能接着发光发热,他自己也算多一条大腿。
看完之后,杨厂长又顺着熊光明的思路捋了捋:“光明,你这个方案好呀,有想法!这要是建新厂差不多都能直接拿来用了。但是用在咱们厂的话,动静未免太大了点吧,厂里差不多需要推到重建了,这得拆多少房子啊!会不会太浪费?这么多间库房,还有不少车间都要动一动,停工停产的损失可不小呢,上面不会批的。”
“厂长,这么改动之后是不是流程简化了,并且能更好的管理?针对咱们厂来说是动静不小,但是放眼全国,精简下来的流程节省多少损耗,又能节省多少时间?咱们厂为什么不能当个试点,为以后新建立的工厂当个样板?不能在乎一城一地,全国一盘棋,这事要是成了,在棋盘上您多少也得是个车!到时候全国对口厂谁不知道咱们厂,谁不知道您,您不能老想着自己,得为国家考虑,咱做的对咱有理,跟上面大胆的要政策呀,也不知道您担心什么。”
杨厂长心动了,是啊, 只改造一个轧钢厂才能花费多少,如果这种模式经得起考验,那为国家节省了多少人力物力。从他的眼光能看出这个改动之后的效果,根本不需要验证显而易见的好。那自己。。。。呵呵呵。
其实熊光明这个思路就是后世丰田的工厂模式,进料--质检--入库--车间--成品质检--入库--运输。
从进料到运输都在一条线上,针对不同的产品性质,建立不同的流程模式,可以成线状,也可以是几个生产车间汇聚形成网状。
轧钢车间可以单独成体系,其它比如锻工和翻砂就是起始车间,连接的就是库房和生产车间,其它所有的配套车间都需要围绕着生产车间为中心来运行,所有职能部门都要为生产而服务。
“厂长不用太大改动,几个翻砂和锻工车间已经在外围了,并且还是相邻的。改动三个机加车间靠进来就可以,主要是库房变动大需要从新布局,我的建议是只保留2、5、9、13,剩下的全部拆除,这些不仅老旧而且也不够规范,厂里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能脚疼医脚,直接按照千人,甚至人的规模去规划厂里的发展。”
熊光明都已经打算发力,要是还这么小那就太无能了,先把上层影响了再说。
但是四九城发展速度注定限制轧钢厂的发展,离内城太近了,还好起风那些年城市发展基本暂停。
但是一进入80年代四九城就会像摊煎饼一样,一圈一圈的扩大,轧钢厂必然会成为第一批被优化的工厂,搬迁是不可能搬迁的,花费太大,仅设备更新的价格就承担不起,除非现在就迁到四环以外,那还能挺到90年代,5环的话千禧年没问题,再往后都得去外地了,首钢这么大规模照样迁走。
反正熊光明也没打算在轧钢厂干一辈子,但是一直到改开自己也没什么可干的,现阶段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自己没有后台,步子迈的太大真会扯到蛋。
杨厂长看着熊光明画的草图也是一阵的心神摇曳,这么规划的话厂子可就大多了,哎,也不知道怎么上报,现在各家都雄心勃勃的,部里人脑子都快打成狗脑子了。
熊光明好像看出了厂长的不决,自己规划的前景打动不了你吗,不能让你耽误了厂里的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