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会意地点头,古铜色的脸庞露出敦厚的笑容。
"正是如此,"他声若洪钟,"这是我和你们伯母商量好的。习武之人,既要练筋骨,更要明事理。"
武敦儒与武修文闻言,顿时像被点了穴道般僵在原地。两人不约而同地咽了咽口水,这位郭伯母素来以机变百出着称,不知又要出什么难题。
黄蓉折扇"唰"地展开,露出扇面上"侠之大者"四个遒劲大字:"我且问问你们几个娃娃..."
她突然合拢扇面,在掌心轻轻一敲,"何为侠?"
这轻飘飘的三个字,却让庭院中的气氛为之一凝。
武敦儒与武修文面面相觑,额角渗出细汗。郭芙咬着樱唇,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柯镇恶的竹杖在地上重重一顿,震落满树桃花。老瞎子灰白的眼珠微微转动,似乎在等待一个答案。
杨过眸光微动,这个问题在他心头荡起一圈波纹。
武敦儒最先反应过来,挺了挺胸膛,背书似的答道:"侠之大者,当如郭师叔镇守襄阳,保家卫国。"他说得字正腔圆,却像在念诵课文,连手势都模仿着郭靖平日的模样。
黄蓉团扇轻摇:"敦儒说得在理。"她目光转向武修文,"修文可要补充?"
武修文眼珠一转,急忙道:"弟子以为,侠者更需武功卓绝!"他挺起胸膛比划着,"就像郭师叔的降龙十八掌,一掌出而群邪辟易,那才叫痛快!"
一旁的郭芙忍不住小声嘀咕:"莽夫之见..."话未说完就被黄蓉一个眼神止住。
柯镇恶的竹杖突然在地上重重一顿:"小娃娃,老瞎子倒要问问,若武功不济,就行不了侠了?"他灰白的眼珠直指武修文,"当年老毒物一掌打来,江南七怪谁退后半步?"
武修文被问得面红耳赤,额上沁出细汗,支支吾吾道:"弟子...弟子不是这个意思..."
柯镇恶冷哼一声,竹杖在地上划出一道深痕:"侠之一字,不在武功高低,而在心志坚毅。"
黄蓉见气氛凝重,轻摇团扇柔声道:"柯师父教训得是。不过修文年纪尚小,还需慢慢教导。"
说罢转向女儿,指尖轻轻拂过她的发丝:"芙儿,你方才说修文是'莽夫之见',那依你看,何为侠?"语气温柔中带着几分考较,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扫过杨过沉静的面容。
郭芙正用手指绕着发梢玩,闻言一愣:"我?"
她歪着头想了想,脸颊微微泛红:"侠就是...像娘亲那样啊。"说着声音渐渐轻快起来,眼中闪着憧憬的光芒,"既能与爹爹这样的英雄豪杰相知相守,又能用自己的智慧济世助人..."说到这儿突然意识到说漏了心思,急忙补充道:"我是说...就是让人心里又敬佩又温暖的感觉。"
黄蓉眼波流转,团扇轻摇:"哦?我家芙儿这是想当贤内助了?"她故意拖长声调,目光在几个少年身上扫过,"却不知是哪位少侠这般有福气..."
"娘~!"郭芙跺了跺脚,耳根都红了起来,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上的流苏。
她偷眼瞧了瞧杨过,见他只是垂眸静立,不由咬着唇轻声道:"人家是说...是说..."声音越来越小,"就是...能像娘亲这样,既...既能与当世大侠相携相伴,又能...又能..."话到嘴边却怎么也不好意思说全,只羞得低下头去。
黄蓉故意板起脸:"哦?就这么简单?"
郭芙急得直跺绣鞋,一把拽住郭靖的衣袖轻轻摇晃:"爹~您看娘她...她怎么这样嘛!"她红着脸躲到父亲宽厚的背后,只露出半张小脸,眼波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杨过那边。
"那...那还要怎样嘛!"郭芙见杨过始终不抬头,赌气似的踢了踢地上的落花,"难道非要像江湖传说那样...独来独往才算侠么..."
杨过忽然抬眸,漆黑的眸子直视郭芙:"郭姑娘说得极是。"他声音清朗,嘴角却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在下以为,真正的侠者,当如郭伯父郭伯母这般,既能相濡以沫,又能兼济天下。"
郭芙闻言一怔,随即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却又急忙别过脸去,只余耳尖一抹红晕。
黄蓉见女儿耳尖都红透了,便不再逗她。团扇轻转,将话头引向一旁的杨过
黄蓉团扇轻摇,目光转向杨过:"过儿,你既出言点评,想必对'侠'之一字另有见解?"
她眼波流转,似要看透少年心思。
杨过俯身拾起一片落花,指尖轻捻花瓣:"弟子以为,'侠'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夹'。"
他忽而抬头,目光清亮如秋水,"是说人处两难之间,仍要挺直脊梁。"
柯镇恶的竹杖"咚"地杵进青石,竟入石三分。老人布满疤痕的脸上皱纹微颤,灰白的须发无风自动。
黄蓉手中的绣帕无声滑落,美目中泛起异彩。这番见解,竟与她父亲黄药师当年在桃花岛论侠时如出一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