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的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感染力,【文心墨锭】的效力似乎不仅作用于书写,也悄然浸润着他的语言。孩子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孤独的老人,在黑暗的山洞里忧心忡忡的样子。
“他不甘心!”林墨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他指着墙上那幅字,“他不忍心看着圣贤的道理湮没,不忍心看着孩子们蒙昧无知!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决定!”
林墨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着孩子们:“他用石头当笔,用山洞的石壁当纸!把他心里记着的那些教孩子认字、懂道理的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了冰冷的石头上!刻下了《三字经》、《百家姓》、刻下了教人种地看天气的歌谣、刻下了教人明白事理的童谣!他刻了很久很久,手上磨出了血泡,眼睛在黑暗里几乎要熬瞎了……”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小脸上充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石头紧紧攥着小拳头,山杏的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汽。把书刻在石头上?那得多累啊?手得多疼啊?
“他为什么这么做?”林墨的声音低沉下来,却更加撼动人心,“因为,他相信!他相信再黑暗的地方,也要有人点亮一盏灯!再贫瘠的土地,也要有人播下一粒种子!再微弱的火苗,只要传下去,终有一天可以燎原!这就是——薪火之志!”
“薪火之志……” 石头喃喃地重复着这四个字,虽然不完全懂,但心口却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
林墨走到墙边,指着自己写下的那四个力透纸背的字:“这就是那位老爷爷刻在石头上的话,也是他留给后来人最宝贵的东西!他叫文澜,一位真正的老师!他留下的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字,就是留给青山坳、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灯’和‘种子’!”
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看着墙上那幅字,看着林墨肃穆而激动的脸庞,一种前所未有的、懵懂而神圣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滋生。那个叫文澜的老爷爷,为了让他们这些山里的孩子能认字懂道理,竟然在黑暗的山洞里刻石头……这比他们父母种地还要辛苦,还要了不起!
林墨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知道火种已经播下。他拿起另一张写着《采桑谣》的毛边纸,声音恢复了温和:“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文澜老爷爷刻在石头上的童谣,一首教我们采桑养蚕的歌谣。”
他清了清嗓子,用【文心墨锭】加持下格外清朗悦耳的嗓音,缓缓吟诵:
“**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采采卷耳,薄言采之。**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古老的诗句,带着田野的气息和劳作的韵律,从林墨口中流淌而出。在【文心墨锭】那奇异的感染力下,这拗口的诗句似乎不再难懂,孩子们仿佛看到了春日暖阳下,人们采摘嫩桑、修剪桑枝的景象。
林墨逐句解释,结合青山坳孩子们熟悉的农事,讲得生动形象。他不再追求孩子们立刻理解每一个字,而是让他们感受那韵律,感受那画面,感受那千百年前先民劳作的情境。
“来,跟老师一起读。”林墨打着拍子。
“春日载阳……”孩子们的声音起初有些迟疑、生涩,带着浓重的乡音。
“爰求柔桑……”渐渐地,声音变得整齐了一些,投入了一些。
“采采卷耳……”王小虎摇头晃脑,似乎找到了某种节奏。
“薄言采之……”山杏小声地、认真地跟着,小脸因为专注而微微泛红。
稚嫩的、带着乡音的诵读声,再次在破败的教室中响起。这一次,不再仅仅是模仿,声音里似乎多了一丝对那遥远故事的敬畏,多了一点对文字韵律的懵懂感知,多了一份被“薪火之志”悄然点亮的微光。
林墨站在讲台上,看着眼前这一幕。阳光透过破窗,照在孩子们认真诵读的小脸上,照在墙上那幅墨迹淋漓的“薪火之志”上。他手中的毛笔尖,那【文心墨锭】磨出的墨汁,在阳光下流转着内敛的微光。
`教育明灯系统`的提示悄然浮现:
【隐藏任务:『薪火初燃』完成!】
【教学点+500!】
【特殊道具 [文心墨锭](临时)效果已结束。】
【获得永久被动技能:『薪火微光』(初级)。效果:小幅提升对蒙学典籍及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力与亲和力,微弱提升教学感染力(尤其在传授相关内容时)。】
一股暖流伴随着系统的提示融入林墨的身体和精神,仿佛与那石碑、与那千年的“文心”建立了更深的联系。他嘴角露出一丝疲惫却无比欣慰的笑容。
第一点真正的星火,终于在这黄土坡上,被艰难却执着地,点燃了!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的时刻,教室那扇破门被“吱呀”一声推开。老校长李德贵拄着棍子站在门口,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那双浑浊的眼睛,先是扫过教室里正在“摇头晃脑”念着听不懂词句的孩子,最后,死死地钉在了土墙上那幅写着“虽陋室寒窟,亦存薪火之志”的毛边纸上!
“林——墨!” 李校长的声音,比昨天更加嘶哑,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暴怒,“你!你又弄的什么鬼东西?!墙上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又在教娃儿们唱什么邪门的调子?!” 他手中的木棍,重重地戳在地上,发出沉闷而危险的“咚!咚!”声。
刚刚燃起的星火,瞬间被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下。更大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喜欢乡村教师重生奇遇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乡村教师重生奇遇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