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费劲折腾,不如控制盐度,让它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刘建明感叹了一声。
“明白了。”
“我很纳闷,看你档案也就混了三四年,怎么感觉你对社团和差佬都特别了解,有很深的认识。”
顾邦心想:谁让我看的电影电视剧多呢。
他笑着说:“我从小就懂事。”
刘建明差点笑喷了。
“那你说完之后,下一步让我怎么跟他们打交道?”
顾邦:“随他们的意思,想回差佬就让他们回去,不想回去就让他们继续待着。反正他们接触不到我的核心机密。”
顾邦这么通情达理,让刘建明感到轻松了不少。
要是顾邦真打算弄死那个卧底,刘群肯定会求情,还想把人带走。
要是顾邦自己主动提出来,那就简单多了。
刘建明乐呵呵地说:"行,没问题。"
临走前,刘建明好奇地问:"你收账还能有什么特别的秘密?"
顾邦开玩笑说:"和盛掌握着收账的核心技术。"
刘建明无言以对。
到了浴场,顾邦跟大家一块儿泡澡放松。
中间休息的时候,一群人跑到浴场的大休息室,每人一张躺椅,吃着西瓜喝着茶聊着天。
顾邦说起自己想收购媒体的事。
"这次的事情让我明白,对付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曝光他们的嘿料。"
"这种方式对他们来说是最致命的。"
什么威胁之类的手段,风险太大,后遗症也多。
做媒体反而风险小。
在相江,这算不上什么。
倪永一:"老大,你的想法很好,我觉得可以试试。"
其他人也都表示支持。
接着大家就开始商量收购目标。
吉米:"老大,做小报很简单,找几个记者,租个办公室,办好版号就能开始了。"
阿苏:"对,挺简单的。"
顾邦摇了摇头。
"我要的可不是那种三流小报或者不入流的杂志。"
"我要的是有影响力的大报、大杂志。"
相江文化鼎盛时期,小报和那些三流杂志多得数不清。
它们就像维多利亚港上的浪花,眨眼就消失了。
没人会在意它们,也不会关心它们报道什么。
能活下来的小报靠的就是炒作和擦边球,也没什么信誉。
顾邦需要的是有名气、有信誉的大报、大杂志。
"我要搞就搞大的,那些小的没用。"
媒体的信誉需要时间积累。
让他新开一家,慢慢培养个一二十年,这根本不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收购。
"大家都留心点,看看有没有机会收购大报社、大杂志社。"
"是的,老大。"
倪孝一:"老大,以我在啯外的生活经验来看,我们的视野不要只局限于相江。我们也可以考虑收购啯外的报社。"
相江媒体自由,啯外媒体同样畅通无阻。
"好主意,交给你去办。"
"是的,老大。"
一手抓拳头,一手拿笔杆。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顾邦越想越觉得进军媒体行业的决定是对的。
大报社可不是路边的大白菜,随便摆着卖的。想要拿到手还得等机会,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拿出来。
“哼,等我们发达了有自己的媒体,那时候别说差佬老大或者督爷,我们都懒得怕谁。”
大家纷纷点头附和。
“大哥,我有个关于公司发展的想法。”吉米挺直了身子。
今天聊公司发展的事,让他也开了窍。
顾邦:“嗯,你说吧,咱们敞开了讲。”
吉米:“大哥,我觉得我们的财务公司完全可以拓展财产保全业务。”
财产保全就是帮客户保管他们的财产,像珠宝、黄金、股票、艺术品之类的值钱东西。
很多大财务公司都会做这个业务。
像和盛那样的破公司,眼看快倒闭了,谁敢把财产交给它保呢?
说不定刚送进去,还没取出来就被吞了。
我们现在的收账业务挺好的,做保全还要额外收保管费,这有意义吗?会不会出问题?
“大家聊聊各自的看法吧。”顾邦说。
大飞:“保管财物的话,是不是得弄个跟银行一样的大金库?”
王保一:“光有金库没用,还得有虹膜识别、金属探测、中子伽马检测、液体安检设备,还有运钞车这些配套的东西。”
阿苏吐了口烟:“看来得花不少钱。”
王保一:“做生意嘛,安保设施得跟上,不然客户不会放心。这笔投资肯定少不了。”
阿苏:“我们毕竟是社团背景,宣传方面估计也要花大价钱。”
大飞:“哇靠,花这么多钱也不知道能不能有人来。大哥,我觉得这事还是别做了吧。”
吉米坚持自己的想法:“大飞,你只看到了投入,没看到做保全业务能让我们的财务公司更完善,前景也会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