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使者也不恼,只是展开了手中的招贤令,高声诵读。
当听到“海洋技术总署”、“造船部首席总师”这些字眼时,汪道涵的动作停滞了。当听到“研制可跨重洋之万料宝船,太孙殿下亲领”时,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使者递上一封火漆封口的信。
“这是太孙殿下给您的亲笔信。”
汪道涵颤抖着手拆开,信中没有官样文章,只有几张画得略显稚嫩但结构惊人的草图,和几句直击灵魂的问话。
> “汪师傅,龙骨之外,可有第二根脊梁?船舱之间,若水不相通,一舱之破,何以沉全船?风帆之效,可否逆风而行?此三问,雄英百思不解,恳请师傅入京,为我解惑。”
汪道涵的眼睛死死盯在那几张草图上。一张是匪夷所思的箱型龙骨结构,一张是清晰的“水密隔舱”示意图,还有一张是关于多角度软帆利用风力的分析图。
这些理念,有的与他家传秘术中的某些猜想不谋而合,有的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却又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疯子……真是个疯子……”他喃喃自语,眼中却燃起了熊熊烈火。
这不是命令,这是知己的邀请!是对一个顶级匠人最深刻的尊重与挑战!
“备车!”汪道涵将信纸紧紧攥在胸口,对一旁惊呆的家人吼道,“我们去应天府!快!”
---
与此同时,广东。
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精悍的青年,正站在崖边,眺望无垠的大海。他叫林观星,人如其名,最爱夜晚观星,白日看海。他的家族世代都是水手,对海洋的敬畏与热爱,刻在骨子里。
他曾偷偷驾驶小船,去过海图上从未标注过的岛屿,也曾与最凶猛的台风擦肩而过。这片大海对他而言,不是禁区,而是乐园。
招募使者找到他时,他正在跟当地官员争论。
“我说了,那片暗礁区往东三十里,有一条暖流,跟着它走,三天就能到占城!你们的海图都画错了!”林观星激动地比划着。
官员满脸不屑:“一派胡言!祖上传下的海图,岂容你这野小子置喙?”
“殿下说,他不信纸上的海图,他只信敢于用脚印去丈量大海的人。”招募使者微笑着介入,“林观星,殿下想请你,去为大明画一幅全新的,真正的海图。从今往后,大明的每一艘船,都将沿着你标注的航线航行。”
使者顿了顿,抛出了最后的筹码。
“航海部首席大都督的职位,为你留着。殿下还说,未来的第一艘探险宝船,将由你亲自命名并指挥。”
林观星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他看向使者,又看向那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大海,猛地一拍大腿。
“干了!告诉殿下,我林观星,愿做他探路的先锋!”
---
应天府,一间尘封的书斋内。
钱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书生,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周围没有四书五经,全是各种自制的简陋仪器——日晷、滴漏、星盘,还有一堆写满了复杂公式的草稿纸。
他被同窗们视为不务正业的怪人,却痴迷于用算学去解构这个世界。他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通过观测太阳和星辰,精确地计算出任何一个地点的经纬。
当招募使者推开门时,钱景还以为是来催讨房租的。
使者没有多言,只是将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
“钱先生,殿下有一个难题。一艘船航行在大洋中央,四周皆水,如何能知道自己精确的位置?特别是东西向的位置,也就是经度。殿下说,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掌握了航海的命脉。”
钱景浑身一震。
这正是他耗费了数年心血,却被所有人耻笑的研究!
“殿下……殿下也懂这个?”
“殿下不懂。”使者摇头,“但殿下知道,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他成立了天文部,专攻此事。他说,他需要一位能用数字和星辰为大明舰队导航的首席博士。他愿倾尽国力,支持你的研究,无论需要多少钱,多少人,造多大的观星台。”
钱景的眼眶湿润了。
平生所学,终于等来了知音!而且,这位知音,是帝国未来的君主!
“学生钱景,愿为殿下效死!”他深深一拜,再未起身。
---
一个月后,扩建后的格物司,不,海洋技术总署,焕然一新。
工坊扩大了十倍,崭新的熔炉日夜不息。来自五湖四海的数百名能工巧匠汇聚于此,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创造的热情与钢铁的芬芳。
第一次全体技术会议上,朱雄英亲自主持。
汪道涵、林观星、钱景,这三位新晋的技术领袖,分坐两侧。他们身后,是各自部门的精兵强将。
“汪总师,”朱雄英首先看向汪道涵,“我要的第一艘船,不是最大的,但必须是技术最先进的。我要用它来验证我们的所有新技术。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先驱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