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新式火器,”徐达微微一笑,“你们急什么?东宫那三百人,不过是个‘试验田’。若此枪此法当真好用,以皇上的性子,难道会不装备全军吗?这叫‘以点带面’,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太孙殿下此举,看似为私,实则为公。我等武将,看着便是,不必多言。”
一番话,让在场的将领们茅塞顿开,纷纷点头称是。他们不再纠结于那三百人的编制,反而对那新式火器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权力雏形的建立
外界的风风雨雨,丝毫没有影响到朱雄英的节奏。他正以一种远超年龄的效率与沉稳,将手中的两道谕令,迅速转化为实体。
内察司的建立,悄无声息。
朱雄英没有设立任何公开的衙门。他只是从东宫的数千名宫人中,亲自挑选了五十个看似最不起眼的人。
有负责打扫庭院的哑巴太监,他的眼睛能记住每一个进出宫殿的陌生面孔。 有在御膳房帮厨的小宫女,她的耳朵能听到所有关于后宫的闲言碎语。 还有几位告老还乡、却因子孙在宫中当差而与宫里保持联系的老嬷嬷,她们的人脉网络,能延伸到宫墙之外的每一个角落。
朱雄英将这些人分成了“天、地、玄、黄”四个小组,由蓝春单线联系,直接对他一人负责。他没有给他们任何正式的名号,也没有许诺任何官职。他给予的,是信任,是庇护,以及在关键时刻能改变他们家人命运的承诺。
他教给他们的,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侦缉技巧,而是最朴素的原则:多听,多看,少说,凡有异常,即刻上报。
一张以忠诚为丝,以利益为结,覆盖整个东宫乃至部分皇城的初级情报网络,就这样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悄然运转了起来。
模范营的组建,则雷厉风行。
朱雄英亲自任命了他的卫队长,一个在靖难之役中本该早死的年轻将领——平安。平安出身军户,武艺高强,为人忠勇,但因出身不高,在军中一直郁郁不得志。朱雄英的破格提拔,对他而言,是再造之恩。他发誓誓死效忠。
三百名士兵,是从京营数万将士中,由徐达亲自挑选出的精锐。他们或是将门之后,或是百战老兵,个个身手不凡,纪律严明。
入营的第一天,他们领到的不是传统的长枪大刀,而是一支支通体黝黑、造型奇特的燧发枪。
在东宫一处偏僻的校场上,朱雄雄英亲自为他们演示了新式火枪的用法。
“第一步,开保险!” “第二步,开火门,倒火药!” “第三步,装填弹丸!” “第四步,立姿举枪,三点一线,瞄准!”
他的动作标准而流畅,口令清晰而简洁。与繁琐的火绳枪相比,燧发枪的操作被简化到了极致。
“开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第一排的十名士兵同时扣动扳机。
“砰砰砰……”
一阵清脆的爆响,没有火绳枪那恼人的延迟和哑火,十支枪几乎在同一瞬间击发。百步之外的草人靶子,胸前齐齐爆出十个窟窿。
全场一片死寂。
那些老兵们,看着手中这支甚至不需要点火绳的“神兵”,眼睛都直了。这……这是什么妖法?
紧接着,朱雄英又向他们演示了“刺刀”的用法。一支细长的三棱刺刀,通过一个巧妙的卡榫结构,可以被迅速地安装在枪口。原本只能远射的火枪,瞬间变成了一杆可堪近战的致命长矛。
“远可射,近可刺!”朱雄英的声音在校场回荡,“这就是你们未来的武器!朕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绝对的服从,极致的精准!你们,将是大明第一支,用火器与纪律武装到牙齿的军队!”
“誓死效忠殿下!”
三百名精锐士兵,在见识了这划时代的武器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发自肺腑的狂热与崇拜。
一支是潜藏于黑暗中的眼睛,一支是掌握着雷霆的利剑。
朱雄英的权力雏形,就在这风起云涌的朝堂内外,悄然建立。他知道,那份来自文官集团的联名奏书,很快就会摆到皇爷爷的案头。而他,也早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应对之策。
一场关于“储君权力边界”的朝堂大戏,即将上演。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