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看似微小的技术革新,带来的却是产量的爆炸性增长。雪花花的白银,如潮水般从石见银山中涌出,源源不断地汇入朱棣在太宰府设立的“东瀛都护府金库”之中。
有了钱,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朱棣开始大规模地招募对旧有大名不满的浪人武士,用远高于市价的军饷,将他们武装起来,组建完全忠于他个人的“燕武军”。
他不再满足于大明配给的军械,而是用重金从那艘被他扣留的葡萄牙商船上,聘请了几位懂铸炮的工程师。他在一处绝密的离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开始仿制和改良西式重炮,并秘密进行着棱堡的设计与建造。
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在金融领域的举措。
当时,东瀛的货币体系极为混乱,大明的铜钱、幕府的劣质币、甚至一些私人发行的票据都在流通。朱棣看准了这个机会,他以石见银山海量的白银储备为信用背书,开始发行一种全新的货币——“燕王通宝”。
这是一种制作精美的银票,上面印有复杂的防伪花纹和朱棣的亲王印信。银票的面额与白银直接挂钩,可以随时在都护府的“钱庄”里,兑换成等额的足银。
起初,商人们对这种纸片还心存疑虑。但当第一批商人成功地用银票兑换出了雪花花的银锭后,所有的怀疑都烟消云散了。相比于携带沉重的铜钱或成色不一的银块,“燕王通宝”轻便、可靠,信用坚挺,迅速在北九州的市场上流行开来。
都护府规定,所有与官府的交易,如缴纳商税、购买官盐等,都必须使用“燕王通宝”。这一举措,进一步巩固了新货币的地位。
朱棣通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完成了一个惊人的壮举:他以石见银山为经济基础,以“燕武军”为军事保障,以“燕王通宝”为金融工具,在东瀛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独立于大明本土的、高效运转的、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微型“国中之国”。
他的野心,如同被白银浇灌的藤蔓,正在黑暗中,疯狂地滋长。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海外藩王,他要做的,是一个能够与大明本土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的“海上皇帝”。
而这一切,远在应天府的朱元璋和朱雄英,尚被他那封充满谦卑与忠诚的奏疏所蒙蔽,一无所知。
只有姚广孝,在某个深夜,看着金库里堆积如山的银锭,对朱棣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殿下,龙,已经有了自己的巢穴和爪牙。只待风云再起,便可一飞冲天了。”
朱棣只是笑了笑,目光望向了遥远的西方,那片他既眷恋又充满野望的故土。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