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案前,烛光摇曳,映得纸上字迹忽明忽暗。昨夜那道圣旨仍摊在桌角,墨色未干,仿佛还带着皇帝深不见底的心思。景轩已经起身,正在院中练剑,寒光一闪一收,皆是沉稳有力。他的背影在晨曦中愈发挺拔,像是一座山,撑起了这风雨欲来的朝局。
可我知道,他并非无懈可击。
户部那些老臣的试探才刚刚开始,他们不会轻易低头。而宫外铁血盟残党的动向更是如悬顶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我们已无退路,唯有步步为营。
“翠儿,把昨日整理的文卷拿来。”我轻声唤道。
不多时,她抱着厚厚一叠纸进来,轻轻放在案上。我一页页翻看,眉头越蹙越紧。这些资料里藏着太多蛛丝马迹——某些官员频繁与武将往来,某些账目异常地被调换顺序,甚至有些奏折上的批红竟非原主所写。
这一切都不是巧合。
我闭了闭眼,脑海中浮现出昨日景轩在户部堂上的一幕。那些老臣脸上似笑非笑的模样,还有李大人临走前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他们是在等,等一个我们露出破绽的时机。
我不能让他们等到。
“殿下。”我走到院中,打断了他的练剑动作,“我想我已经理出头绪。”
他收势,拭去额角薄汗,目光专注地看着我:“说吧。”
我将分析一一娓娓道来:从户部内部的权力结构到几位关键官员的背景,再到他们惯用的拖延伎俩和背后可能的支持者。最后,我停顿了一下,才缓缓开口:“若要真正震慑住他们,光靠强硬不够,还得让他们明白——你不仅有手段,更有远见。”
景轩听罢,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总是能一眼看穿人心。”
我摇头:“我只是比从前更愿意面对真相。”
他走近一步,伸手抚过我的发梢,语气低柔却坚定:“那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我取出一张白纸,提笔写下几个关键词:“分化、牵制、借力打力。”
“首先,我们要挑出几位立场尚不明确的官员,私下接触,许以小利,动摇他们的信心。其次,在处理政务时故意留下一些看似疏漏的空隙,引诱他们主动出手,暴露真正的幕后之人。最后,借兵部与户部之间的旧怨,让两方互相牵制,我们便可从中周旋。”
他听完后眼神微闪,随即点头:“好,就按你的意思办。”
接下来的几日,景轩依照我的策略行事。他先是召集了几位态度暧昧的官员私下议事,言辞温和却不失锋芒。随后在朝会上,当众宣布了一项新的财政拨款方案,并特意点名由几位曾反对改革的老臣负责审核。
果然,有人坐不住了。
那位姓李的大人率先提出异议,称此方案漏洞百出,恐怕会引发地方财政混乱。景轩并未当场反驳,而是命人将详细账册呈上,并邀请兵部尚书一同审阅。此举无疑将原本隐于幕后的争斗推到了台前,使得兵部不得不表态。
一场博弈悄然展开。
我在府中密切关注局势变化,每日汇总各方反应,再与景轩商议调整应对之策。每当夜深人静,我便独自一人坐在灯下,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试图找出隐藏最深的那个棋手。
直到第三日傍晚,墨羽匆匆赶来禀报:“娘娘,兵部那边传来消息,有一名副将私下联系了几位户部官员,意图联合施压,逼迫七皇子撤回新政。”
我心头一震,果然如此。
“立刻派人盯紧那名副将。”我吩咐道,“同时通知逍遥派掌门,请他协助调查此人背后的势力。”
墨羽领命而去。
当晚,景轩回府时神色凝重,显然也已得知此事。他在我身边坐下,低声问:“你觉得,这背后是否还有更大的手?”
我看着他,目光坚定:“一定有。只是现在,他们还没准备好现身。”
春祭大典前三日,宫中开始忙碌起来。皇帝亲自召见景轩,询问新政推行情况。景轩如实禀报,却只字未提兵部之事。皇帝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只说了一句:“你做事,朕放心。”
这一句话,如同定海神针,彻底稳定了朝局。
而我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然而就在大典前一晚,翠儿突然慌张地跑进书房:“娘娘,宫中有消息传来,说是兵部那名副将今早被人发现死在家中,死状诡异,像是中毒身亡!”
我猛地站起,心中警铃大作。
“立刻通知墨羽,让他查清死因!”我几乎是脱口而出。
翠儿点头飞奔而去。
屋内一时寂静无声,只有风穿过窗棂,吹得烛火剧烈晃动。我望着案上的密函,指尖微微发凉。那些曾经潜伏在暗处的敌人,如今正一步步逼近。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这场较量,还未结束。
“娘娘?”门外传来低低的呼唤。
我回头,看见一名心腹侍女站在门口,神情迟疑。
“怎么了?”
她迟疑片刻,终究还是开口:“属下刚收到消息,说是……青璃姑娘回来了。”
我怔住,心跳漏了一拍。
青璃……
她在这个时候回来,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尚未及多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娘娘!”翠儿的声音再度响起,“墨羽大人回来了!他说——”
喜欢溪畔柔情铸就朝堂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溪畔柔情铸就朝堂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