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包拯在断案过程中,想必也是运用了类似的智慧,通过对案件各种线索的分析,如同解读卦象一般,抽丝剥茧,还原事情真相。”
说到这儿,师父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起包拯断案与易经有关的故事:“北宋元佑年间,兖州府奉符县衙门前有个算卦的李杰,自称精通《周易》。
本县衙门第一名押司孙闻找他算卦,李杰算出孙闻当晚三更三点子时当死,后来孙闻果然死去,其妻子改嫁小孙押司。
孙闻之女迎儿去东岳庙烧香时,速报司判官给她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大女子,小女子,前人耕来后人饵,要知三更事,掇开火下水,来年二三月,句巳当解此’。
包拯到任后,看到纸条解开了谜底。‘大女子,小女子,女之子,乃外孙’,指外郎姓孙,是大孙押司、小孙押司;‘前人耕来后人饵’,是说小孙押司白得大孙押司的老婆和家业;
‘要知三更事,掇开火下水’,意味着大孙押司死于三更时分,要知死因需扒开灶,因为灶下是井,尸体就在井中;‘句巳’合起来是‘包’字,意思是包拯来此为官为其伸冤。
最终包拯带人到小孙押司家,挖开灶台,揭开石板,果然捞出大孙押司的尸首,奸夫淫妇得以伏法。
这故事里,纸条上的隐晦信息就如同卦象,包拯凭借智慧解读,正如同解卦一般,查明真相。”
师父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还有着名的铡美案。秦香莲千里迢迢到京城状告陈世美。
从《易经》讼卦角度看,此案件体现了讼卦诸多哲理。《象传》认为天与水运行方向相反象征争讼发生,包拯处理此案时,先是希望双方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但陈世美拒不认错。
这与讼卦中尽量避免争讼、以和为贵的理念相关,实在无法和解才依法裁决。
而且包拯不畏公主和太后的权势,秉持中正之道,坚决将陈世美绳之以法,正体现了讼卦中‘尚中正’的思想,只有秉持中正,才能做出公正裁决。”
从开封府出来后,我们漫步在开封的老街上。街边有一位摆地摊的老者,正在售卖一些古朴的物件。
其中一个八角形的罗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罗盘上不仅刻有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还巧妙地融入了八卦的元素。
我拿起罗盘,仔细观察,发现罗盘上八卦的排列与传统罗盘略有不同。
老者见状,笑着说:“年轻人,这罗盘可有讲究。它结合了本地的风水特点和易经八卦原理,经过多代人的改良而成。
在我们开封,一些老房子的建造、墓穴的选址,以前都离不开它呢。”
我们与老者攀谈起来,他还提到,在开封的一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也常常能看到易经文化的影子。
比如每年的春节,一些家庭会张贴特殊的年画,画中的图案蕴含着阴阳五行、吉祥如意的寓意,这也是易经文化在民间的一种传承和体现。
在开封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易经文化就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穿梭于各个角落。
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我们对易经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探索之旅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喜欢易经智慧:开启人生新境界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易经智慧:开启人生新境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