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 敬呈 金国国主 岳父大人麾下
岳父大人尊鉴:
白山肃穆,渤海汤汤,谨奉此信,遥叩岳父大人安泰。自瑶格儿入登州以来,府中上下,莫不敬爱。其明理刚健,爽朗大气,实乃女中英杰,靖得伴左右,幸甚至哉!岳父大人拳拳爱女之心,所托之重,靖时刻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然,靖心中常有一憾,如鲠在喉。瑶格儿远嫁南来,虽夫妻情笃,举案齐眉,然因时势所限,婚事隐秘,未行大礼,未昭告天下。每每念及瑶格儿身为金枝玉叶,却未能如寻常女子般,得享凤冠霞帔、宾客盈门之风光,靖心中便觉亏欠良多。靖与瑶格儿,虽始于形势,然实属情投意合,一见倾心。 视其为珍宝,不忍其因这隐秘身份,在人生大事之上,留半分委屈与遗憾。此乃靖之心结,亦感岳父大人若知,亦当怜惜爱女。
为解此困局,全瑶格儿体面,靖苦思良久,得一两全之策,特此禀报岳父大人,恳请允准。
靖早年于宋境大同军中效力时,曾追随一位恩帅——耿仲明将军。岳父大人用兵如神,纵横北疆,当知此人。耿将军时任大同统帅总督,掌边陲重兵,抗辽拒金,威名赫赫,乃宋廷柱石之将,身份显贵,名震朝野!靖曾于野狐岭血战中,侥幸救得耿帅性命,耿帅亦视靖如子侄,多有提携教诲之恩。后虽世事变迁,靖流落草莽,乃至今日裂土登州,然耿帅于靖,恩情如山,情义始终未绝。
今耿帅因看透宋廷腐朽,心灰意冷,已辞官归隐。靖感念旧恩,力邀其移驾登州颐养天年。耿帅念及旧情,欣然应允,不日将至。
靖斗胆,欲恳请耿帅收瑶格儿为义女! 此策之妙,在于:
壹. 身份转换,光明正大:瑶格儿若得耿帅亲口认下,便不再是“秘嫁”的金国公主,而是堂堂大宋名将、前大同统帅总督耿仲明之爱女!此身份,于汉地而言,尊贵显赫,无可指摘。
贰.名正言顺,风光大婚:如此,靖便可名正言顺,以郡王之礼,大开中门,广邀宾朋(无论宋、金、商界、江湖),风风光光,昭告天下,迎娶耿大将军之义女!聘礼之隆,仪仗之盛,必使瑶格儿享尽尊荣,不留半分遗憾。其嫁入杨府,亦为堂堂正正之郡王妃,再无身份隐忧。
叁. 淡化痕迹,稳固根基: 此举可极大淡化金国联姻之敏感色彩,使瑶格儿身份自然融入登州乃至汉地。于金国而言,亦免去诸多不必要的猜忌与口实。于靖稳定登州根基、凝聚人心,更是大有裨益。
肆.全翁婿之情义:耿帅乃靖敬重如父之人,瑶格儿为靖挚爱之妻。若二人能得此父女名分,亦是靖心中所愿,可全靖一份孝心与对瑶格儿的深情。
耿帅为人,光明磊落,重情重义,虽曾与金国对阵沙场,然此乃各为其主。今其既已脱离宋廷,对瑶格儿之明慧亦甚为欣赏,闻听此请,已欣然应允!其言道:“此女配得上靖哥儿,更当得起我耿家女儿之名!”
然,此事关瑶格儿终身名分,更涉两国之谊,靖虽与瑶格儿情意相通,与耿帅情谊深厚,亦深知必须先行禀明岳父大人! 岳父大人乃瑶格儿生父,血脉相连,恩重如山。若无岳父大人首肯,靖断不敢擅专。
故,靖特此修书,恳请岳父大人明鉴!此举绝非轻视金国,更非轻视岳父大人。实乃靖一片赤诚,欲倾尽全力,予瑶格儿一个完美无憾的归宿,使其在登州,既能享夫妻恩爱,亦能得身份尊荣,光明正大地立于天地之间。耿帅身份、地位、声望,皆足以匹配,实为当下最周全、最体面之策。
若蒙岳父大人允准,待耿帅抵达登州,行过认亲之礼后,靖便即刻着手筹备大婚盛典! 届时,登州城必张灯结彩,万民同贺。靖亦当另具书信,详述婚仪盛况,以慰岳父大人爱女之心。
万望岳父大人体察靖之苦心与瑶格儿之心愿,俯允所请!*靖与瑶格儿,在此叩谢岳父大人成全之恩!
恭请钧安!
婿 杨靖 叩首再拜
(靖郡王印)
会宁宫暖阁内,炭火融融,驱散了北地的寒意。完颜阿骨打将杨靖那封字迹工整、言辞恳切的密信递给身旁的容妃翰朵玉容,虎目中难得地流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容妃,瞧瞧,”阿骨打的声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轻松,“杨靖这小子,倒还算有良心,没让咱瑶格儿白等。”
翰朵玉容急切地接过信,指尖微微颤抖着,一目十行地扫过。当看到“恳请耿帅收瑶格儿为义女”、“风风光光迎娶”、“郡王妃”、“不留半分遗憾”等字眼时,这位一向端庄持重的容妃,眼圈瞬间就红了。她用手帕掩住口鼻,声音带着哽咽:
“哎呦,我的瑶格儿丫头哦……” 泪水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这下…这下当娘的总算能放心了!我这心里啊,自从知道她是那么个悄没声儿地嫁过去,就像压了块大石头,总觉得委屈了我这心尖上的姑娘……当娘的,就怕她……” 后面的话,被泣声淹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