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县县委会议室的木质长桌上,一道阳光透过斑驳的玻璃窗斜斜地切进来,将桌面分成明暗两半。
唐柠坐在阳光里,面前摊开的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数据。
对面阴影中,徐主任慢条斯理地摆弄着他的景德镇茶杯,杯底在桌面上磕出清脆的声响。
"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吧。"赵县长清了清嗓子,目光在唐柠和徐主任之间游移,"首先欢迎唐主任一行来指导我们青石县的工作......"
"赵县长。"唐柠直接打断,声音清脆得像山涧的溪流,"时间紧迫,今天只讨论一件事——青石县水泥厂的技术改造,我们直奔主题如何?"
唐柠将一摞文件推到桌子中央,"这是青石县水泥厂近三年的生产报表和财务报表,请各位过目。"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张书记坐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椅子扶手,目光在唐柠和徐主任之间来回扫视。
徐主任轻笑一声,茶杯在掌心转了个圈:"唐主任年轻气盛啊,不过青石县的情况特殊,省里的批示还没......"
"批示?"唐柠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红头文件,"啪"地拍在桌上,惊得徐主任的茶杯一颤。
"这是省工业厅三个月前就批复的技术改造申请,文件编号青工字〔1965〕第47号。"唐柠锐利的目光直视徐主任,"为什么压着不执行?"
文件上的大红公章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徐主任脸色微变,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嘛......资金......"
"资金?"唐柠冷笑一声,又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封面的账本,"哗啦"一声翻开。
"去年拨付的二十万技改专项资金,账上显示已经全部用于'设备更新'。"唐柠的指尖点在一行数字上,声音严肃:"可水泥厂的立窑还是民国时期的老设备,请问徐主任,钱到底花在哪了?"
徐主任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这需要查具体明细......"
"不用查了,不需要浪费这个时间。"唐柠突然起身,皮鞋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她大步走到墙边,用红蓝铅笔在墙上地图上画出几条凌厉的线路:"三号矿到水泥厂直线距离4.3公里。"
唐柠手中的铅笔尖重重戳在某个点上,"可以用军区退役的铁轨改造轨道运输网,工兵连72小时就能完工。"
会议室里的干部们倒吸一口凉气,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他们从未见过。
"现在开始,青石县建设就相当于打仗。"唐柠环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徐主任身上,"谁贻误了战机,谁就要上‘军事法庭’!"
张书记突然咳嗽一声,打破了凝固的气氛:"唐主任,有件事必须向您说明。"他看了眼赵县长,后者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泛黄的档案袋。
"去年省里拨付的那笔资金......"赵县长声音发涩,手指都在微微颤抖,"是被上一批'专家'卷走的。他们也是打着技术改造的旗号......"
张书记接过话头,沧桑的脸上浮现出苦涩:"所以我们不得不谨慎。青石县经不起第二次折腾了。"他直视唐柠的眼睛,"你能理解吗?"
唐柠眯起眼睛,原来如此——张书记初见时的防备,赵县长欲言又止的犹豫,都源于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
"完全理解。"唐柠语气缓和下来,看向周明,"周明,简单讲解一下立窑改造的方案。"
周明立即上前,将几张图纸在桌上铺开。
图纸上详细标注着立窑改造的每个环节,甚至细到每块耐火砖的摆放位置。
林岚则搬出一箱矿石样品,砰地放在桌上:"这是三号矿的料子,经省矿务局化验,纯度达到87%,完全符合高标号水泥生产标准。"
徐主任突然拍案而起,茶杯里的水溅湿了袖口:"胡闹!这些未经审批的......"
"徐主任!"一个洪亮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老李头拄着拐杖站在那儿,身后跟着十几个满身石灰的矿工,"我们矿工代表请求发言!"
赵县长刚要阻拦,张书记却猛地站起身:"请进。既然是民主评议会,就该听听工人同志的意见!"
说完,张书记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徐主任,"还是说,徐主任有什么不方便让工人同志听的?"
老李头一瘸一拐地走到桌前,从怀里掏出一本用麻绳装订的笔记本,封面上还沾着灰:"各位领导,这本子上是骡马队过去半年的运输记录。"
他粗糙的手指翻开一页,指向某个被反复修改的数字,"实际运量只有上报的三分之一!"
会议室顿时哗然。
几个年轻干部交头接耳,看向徐主任的眼神都变了。
徐主任脸色铁青,额头上的青筋暴起:"你这是污蔑!我告诉你!你这样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是不是污蔑,查查这个就知道了。"陆怀洲突然开口,并从衣服内袋取出一张照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