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贾环离开内室后,对林六说道:“父亲派人来接我回去,想必病情严重,你也不必隐瞒,我现在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
“姑娘请讲,小人定当竭尽全力。"林六低头恭敬地回答。
黛玉指向贾环说道:“这是我的表弟贾环,你能想办法带他一起回扬州吗?此事关系到父亲的安危!”
林六抬头瞥了一眼贾环,又低下头思索片刻,说:“办法倒是有,听说老爷仰慕环三爷的才华,想要见上一面,贾家太夫人应该也不会反对。
三爷若是能背诵几首诗词,到时候应对即可。"
黛玉听后皱眉沉思,她与贾环相识多年,从未见他有过诗才。
这让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叹气道:“看来只能我自己写一首了。"
贾环见黛玉忧心忡忡,灵机一动,虽然自己不会作诗,但抄写还是可以的。
于是说道:“林姐姐,我这里正好有一首词,不知是否合林伯父心意。"
黛玉急切地说:“都这个时候了,你还犹豫什么?若不成,我再写一首。"
贾环略作迟疑,便将苏轼的《江城子》缓缓念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黛玉听完,泪湿双颊,感叹道:“没想到环儿竟有这样的才情,平日里为何从未见过你展示?”
随即意识到,若是母亲得知贾环有这般才华,他的处境只会更糟。
想到贾环为她不顾一切地表现出来,心中感激,含泪说道:“环儿,多谢你了,只是这样你回去恐怕会更难。"
贾环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说:“林姐姐,这些不过是小事,林伯父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若林伯父安康,林姐姐才能真正安心。"黛玉听后深受触动,那双明亮的眼睛深情地看着贾环。
林六离开后,三春听说林如海病重,特意前来探望黛玉,劝她放宽心,说林姑父定会平安。
黛玉一一感谢。
次日早间,荣庆堂内,贾母对黛玉说:“这次回江南,我让琏二哥护送你回去,等你父亲病愈后,再和琏二哥一起回来,我可离不开你。"薛姨妈也附和着叮嘱黛玉路上保重身体。
黛玉忍住悲痛,向众人致谢,并请求贾母允许贾环随她前往扬州,说是林如海派人来想见贾环。
贾母皱眉不解,按理说林如海该见的是宝玉,但考虑到林如海病情严重,她最终同意让林六进来询问原因。
林六进屋行礼后解释说,扬州流传一首词,林如海很喜欢,听说是贾环所作,所以希望见他一面。
宝玉本因不能同行而郁郁寡欢,听到贾环要去扬州,更是不满,催促林六念出那首词。
贾母也不相信贾环的才华能超过宝玉,于是命林六朗诵。
林六开始诵读《江城子》,顿时整个荣庆堂陷入寂静,众人心情沉重。
贾母和薛姨妈尤其动容,而旁边一位面容姣好的女子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迎春脸上洋溢着喜悦,因贾环表现出这般才华而欣慰,探春在一旁更是喜形于色,只有惜春天真无邪地傻笑着,心中暗想:三哥果然厉害。
此时,贾政急匆匆赶到荣庆堂,满脸喜气地道:“母亲,有喜事,大大的喜事,我贾家出了位文采出众的人才。"他随即吟诵了一遍《江城子》。
原来,贾环前一天为了让此事落实,让李大四处宣传这首词,如今京城已经传得热闹非凡,贾政听闻后喜出望外,这才急忙赶回家中。
贾母听后心里有些失落,要是宝玉能有这样的才学就好了。
她皱眉说道:“不过是一首词罢了,连远在江南的林如海都知道了,非得见见环哥儿不可。
我们正打算让环哥儿和宝玉一起去江南,政儿你怎么看?”
贾政听后非常高兴,笑道:“妹婿是探花郎,环哥儿能得到他的指导,真是他的福分。"王夫人手中的手帕几乎被她捏碎了,这个庶子居然把宝玉比下去了,他怎敢如此?最终,在贾政的支持下,贾环的江南之行得以确定。
大乾弘武九年七月底,贾环终于登上了前往扬州的船只。
贾琏此次南下不仅是为了护送黛玉,黛玉和贾环对此都心知肚明。
大运河上一艘快船驶过水面,船舱内黛玉望着河面,神情恍惚,内心渴望自己能长出翅膀,尽快飞回扬州见到父亲,缓解思念之苦。
雪雁走进船舱,对黛玉说:“姑娘,环三爷来了。"随后贾环进来,看到林黛玉在窗边发呆,便说道:“林姐姐,别在窗口久坐了,外头风大,着凉了可不好。"黛玉起身坐在桌前,让紫鹃和雪雁守在舱外,然后对贾环说:“环儿,你跟姐姐说说,你有多大把握治好父亲的病?”
尽管知道贾环非同寻常,但她还是不放心,非得问个明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