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悄悄起身走到屋外,晴雯立刻迎上,伺候他洗漱。
贾环温和地问:“晴雯起这么早,你不累吗?何必要如此辛苦。"晴雯白了他一眼,“三爷养着一群丫头,我只是个奴婢,又能怎样!”
话虽如此,但她脸上并无半分怨色。
贾环洗漱完毕,其他丫头才迷迷糊糊地出来。
香菱更脸红地说:“三爷,我……起晚了,下次一定早起服侍您。"贾环笑着摆手表示没关系。
吃过早饭,贾环躺在院中摇椅上悠然自得,晴雯将茶盏放在旁边的小几上,香菱则在一旁为他剥水果,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平山伯府后宅一处雅致小院,一位头上缠着纱布、举止轻佻的少年公子沉声道:“你查清楚了吗?那薛蟠的案子真的被释放了?”
“小的不敢骗您,确实是被放了,而且是昨晚就被释放了。"
少年猛地拍案而起,怒喝道:"谁敢与我为敌!"
仆人低声禀报:"是宁国府的贾环,一等侯爷。"
少年的脸色顿时凝固。
他平日里欺负像薛家这样的商人尚且游刃有余,但若招惹到贾环这种权贵,纵使父亲对他宠爱有加,恐怕也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平山伯岳鹏乃开国功臣之后,现任九门提督,地位显赫,对这个小儿子极为溺爱,也养成了他目中无人的性格。
虽然这小子行事狂妄,却也懂得审时度势,否则也不会被岳鹏如此纵容。
片刻后,他沉吟道:"罢了,给贾环一个面子吧。"
仆人颇为惊异,少爷向来桀骜不驯,即便面对嫡出的兄长们也毫不退让,今日为何这般反常?但他身为下人,自不敢多嘴。
大乾十三年七月三十日,林如海回京述职,荣国府荣庆堂内,贾母与众人都在等待,黛玉更是频频朝门外张望,满心焦切期待。
贾母见状笑语:"玉儿莫急,你父亲先要去面圣,之后才会来府上,稍等片刻便是。"说着慈爱地将黛玉拥入怀中。
荣国府门前,一顶软轿停住,林如海从轿中走出,见到迎候的贾赦与贾政,拱手笑道:"大舅兄,二舅兄,多年不见,一切安好。"
贾政上前迎接:"妹婿一路劳顿,快请入内,老太太已盼得心急。"贾琏、贾环及宝玉也上前拜见,齐声道:"侄儿见过姑父。"林如海摆手示意免礼。
进入荣庆堂后,林如海先行拜见贾母:"小婿给岳母大人问安。"
贾母笑容满面,对贾政说道:"政儿,快扶如海起来,一家人何必拘礼。"贾政搀扶林如海坐下。
这时黛玉才走近,眼眶微红道:"玉儿给爹爹问安。"
林如海见女儿气色红润、精神饱满,心中暗喜,点头笑道:"玉儿可还好?"
黛玉答道:"玉儿一切都好,外祖母关怀备至,姐妹们对我也很好。"
黛玉的话语令贾母颇为满意,故作严肃地说:"如海这话怎讲?难不成我还会亏待自己外孙女不成?"
林如海听后笑道:"岳母见笑了。
这些年没见到玉儿,很是想念,一时失言,还请岳母莫要见怪。"
贾母大笑着回应:"不怪,不怪!"稍作停顿后问道:"如海这次回京城,是打算在京任职,还是返回江南?"
林如海微笑回答:"目前还不确定,一切等圣上决定,但我觉得回江南的可能性较大。"黛玉听后略感失落,不过转念一想,能见到父亲也是一件好事,这些年父女分隔两地,确实想念。
贾政这时笑道:"母亲,盐政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将来妹夫回京说不定还能入内阁,到时候便是令人敬重的林相爷了。"
贾母深知盐政的重要性,非心腹不可担当。
但她更希望林如海能在京城任职,这样也能指导宝玉。
有林如海这样的岳父护着,宝玉将来也不会差,她心里也就踏实了。
看来是时候和如海商量两个孩子的婚事了。
林如海对贾政笑道:"二舅兄在开玩笑。"
贾母笑道:"有什么话一会儿再说,先让如海去换洗休息,晚上再设宴给他接风。"林如海起身致歉后,便随丫头下去了,至于接风宴的具体情况就不再赘述。
次日,贾环设宴款待林如海与黛玉。
席间贾环说道:"姑父若回江南也好,侄儿听说陛下要清理国库欠银,您若留在江南就能避开此事,日后回京时问题也早已解决。"
林如海见贾环为他考虑周到,心中感动,笑道:"无论是留在江南还是京城,都有风险。
我之所以认为陛下还会让我回江南,是因为国库空虚,陛下也无计可施。
如果派别人,陛下恐怕也不放心。
这些年,陛下全靠江南的盐税支撑,也十分艰难。"沉思片刻,林如海继续说道:"环哥儿,我听陛下提到你每年都会花费大量银两救济穷人,在灾年更是倾力帮助受灾地区的百姓,从不看重金钱。
陛下对此非常满意,我却不知道你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