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九功笑着催促:"国舅爷接旨。"
"臣,遵旨。"
坤宁宫内,帝后同坐,皇后笑道:"贾环,何必与太后争执,既已出气,不如放过他。
这样的人终究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又何必自找麻烦!"
贾环严肃说道:“娘娘,太上皇尚在世,太后已如此,若不及早提醒她,将来一旦发生不堪设想之事,陛下岂不是会被太后钳制?我也是防患未然,以免日后陛下行事艰难。"
弘武帝和李皇后听后皆感震撼,贾环思虑如此长远,事事为弘武帝考量。
李皇后打量贾环一番,感叹道:“难怪陛下对你如此倚重,果然值得信赖。
朝中又有几人能像你这般为陛下着想?”
弘武帝亦激动得面红耳赤,暗自庆幸没看错人。
贾母问起贾环时,弘武帝望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
他自幼被元后抚养长大,虽有过一段幸福时光,但元后去世后,生母对他并不亲近,一心只顾着弟弟刘向,令他倍感失落。
登基后,在太上皇的威压下度过了战战兢兢的十余年。
贾环多次出手相助却不求回报,此次进言更让弘武帝深受触动。
他未曾料到贾环考虑得如此周全,深知太后此举的潜在威胁。
贾环这一举动,无疑为未来的局势减轻了许多压力。
李皇后安慰弘武帝道:“陛下无需感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既然贾环对您如此忠诚,日后定当重赏。"
弘武帝握着皇后的手道:“你说得很对,朕厚待贾环正是为了让文武百官明白,凡是对朕忠心者,绝不会被辜负。"
贾环离开皇宫后返回京畿大营,见到受伤倒地的白朗,冷笑一声:“把他扔出去!”
京城权贵很快得知贾环顶撞太后之事,有人认为他在自寻死路,也有人看出他是圣眷正隆。
荣国府内, ** 未平。
荣庆堂内,史鼐对贾母道:“姑母,贾环竟敢顶撞太后,这岂不是自寻死路?当今皇帝最敬重的就是他的生母。"贾母近来频繁邀请史湘云到荣国府,
贾环拉着香菱嘱咐她让小丫头捂捂手,随后和她一同回到后堂。
他安排香菱去喝姜汤,自己则换了一身衣服,带着小吉祥和小幺儿前往荣庆堂。
到了荣庆堂,他先向贾母等人行礼,坐下后便问:“老祖宗这般急着召我前来,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贾母问道:“听闻你今日顶撞了太后?环哥儿,你知道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吗?”
贾环听了毫不在意地抖了抖身上的蟒袍,笑道:“老祖宗,我并未顶撞太后,只是和她说理罢了。"
贾母并不关心具体细节,只问:“那上皇和陛下怎么说?”
“上皇念及太后的面子,将白朗杖责五十,在家禁足一年;陛下也没有责怪我。"
贾母听到这里总算松了口气,苦笑着说:“环哥儿,一座酒楼值得你如此得罪太后吗?”
贾环对此嗤之以鼻,笑道:“老祖宗若因此退缩,岂不是让外人觉得我们贾家好欺负?再说那酒楼一年赚数十万两银子,不然白朗怎敢上门 ** ?简直荒唐!”
贾母等人听后大吃一惊,没想到一座酒楼竟有如此收益,薛姨妈羡慕得不得了,王夫人更是气得发疯,冷哼道:“人家可是国舅之子、太后亲侄,环哥儿你这是替贾家招惹灾祸啊!”
贾环冷笑一声道:“国舅之子又如何?难道我就该任人欺凌不成?二婶娘,这哪里讲得通?而且我的地位,全靠自己拼杀得来,他一个纨绔子弟,也敢在我面前耀武扬威,实在不配!”
贾环言辞间神采奕奕,姐妹们都为之侧目,贾母也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贾代善,心中颇为自得,暗想谁能说我们贾家无人可用?
“不过,环哥儿为人还是得低调些,别让人觉得你轻狂。
你还年轻,日后行事需更加谨慎才是。"
贾环明白贾母是真心为他好,连忙恭敬地回答:“老祖宗教诲,孙儿铭记于心。"
凤姐见气氛好转,调侃道:“三弟,没想到你竟如此富足,那酒楼真的能赚几十万两银子?”
凤姐虽知恩顺酒楼盈利颇丰,但从不知能获此巨利。
贾环笑道:“二嫂子,我在京城有三家酒楼,加起来大概如此。"
凤姐羡慕道:“三弟若有发财的机会,别忘了嫂子,让嫂子也能分一杯羹,赚点零花钱。"
贾母笑道:“看看,凤丫头的心思全在钱上了。"众人闻言皆轻笑。
国舅府内。
白国舅怒视榻上儿子:“荒唐!你竟敢强夺侯爵之物?他人或可原谅,但贾环是谁?上皇与当今皇帝
康郡王刘向白国舅自然清楚,自己有谋夺皇位的心思,白家绝不能参与其中,否则一旦出错,便可能招致灭门之祸。
林府的小书房内,林如海说道:“环哥儿这次的行为有些鲁莽,太后毕竟是当今皇帝的生母,不可如此放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