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担忧元兴勋臣 ** ,却害怕他们扶持他人。
玄儿表面上易于防范,但当年害你二哥之人至今未被查出端倪,足见其藏匿之深。
皇儿,你必须提防。"
弘武帝见太上皇临终前仍挂念自己,不禁哽咽道:“父皇,您先休息,有什么话待病愈后再谈也不迟。"
太上皇艰难地摇了摇头,“皇儿,朕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尚有一事嘱咐:贾环此人非同小可,若能效忠,则为良臣;一旦察觉他有二心,务必果断处置,否则后患无穷!朕知贾环对你帮助颇大,亦是忠厚之人,但人心难测,皇儿, ** 生涯孤独,你要懂朕之意。"
弘武帝陷入沉思,太上皇的话他岂能不懂?皇帝没有真正的朋友,但他对贾环始终感到亲近,也坚信贾环不会背叛自己。
最终他说道:“父皇,儿臣还想试试,希望与贾环共创一段君臣和谐的佳话。
但父皇放心,若贾环辜负期望,儿臣定不会手软!”
太上皇叹息摇头,“自古无绝对的君臣和睦。
既然皇儿执意如此,朕也不再多言,但还是要提醒你多加防备。"他知道,待自己离世后,弘武帝执掌大权时的心态将与今日不同。
“太上皇,陛下,宁郡王、康郡王、忠顺王在外候旨!”
梁九功入内禀报。
太上皇虚弱地说:“宣宁郡王进殿,其他人暂候。"
“遵旨!”
梁九功退出。
“皇爷爷!”
宁郡王跌跌撞撞地冲入,跪在太上皇面前泣不成声。
太上皇轻抚着这个今生唯一令他愧疚的孙子,老泪纵横道:“玄儿,皇爷爷一生问心无愧,唯独对不起你父亲,也对不起你可怜的母亲,让你幼年失去依靠,切莫怨恨皇爷爷。"
一旁的弘武帝看着这对祖孙痛哭,心中一阵酸楚。
当年太子二哥待他极好啊!
宁王刘玄忆起父母及幼年在冷宫的艰辛岁月,心中满是怨恨。
然而他口中却说:“皇爷爷,孙儿不恨他人,只恨那些躲在暗处算计的卑劣小人!”
太上皇泪流满面地说:“皇孙,你能如此想,我也可以安心离开人间了。
希望到了地下,你的父母亲能够宽恕我……”
话音未落,便永远合上了双眼。
弘武帝也随之跪下痛哭:“父皇……”
皇城方向传来钟声,连续敲响二十七次,正在东顺赶来的贾环等人听闻后大吃一惊,这表明有国丧发生,难道是太上皇或太后驾崩了吗?
贾环急忙向林如海等人告别,带着亲兵迅速抵达锦衣亲军都指挥司,命令常贵、郭达:“所有人严阵以待,违令擅自行动者,格杀勿论!”
随即带人朝皇城疾驰而去。
此时,街头已布满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开始封锁神京城各条街道。
贾环马不停蹄赶到皇城,身为锦衣亲军指挥使,他顺利进入大明宫。
远远看到弘武帝扶持着太上皇的灵柩悲泣,下方跪满了皇室宗亲。
贾环只能在外头跪候弘武帝召见。
许久,戴权才引领贾环来到御书房。"臣,贾环叩见陛下,愿陛下珍重龙体。"
弘武帝疲惫地挥挥手:“贾环,目前神京城内的兵力似乎仅靠步军统领衙门不够妥当。
你让牛继宗调遣两万京畿驻军入城,稳定局势。
锦衣卫要严密监控元兴一脉掌兵之人的一举一动,若有人私自调动军队,定斩不饶!”
贾环领命道:“臣,遵旨!”
离开御书房后,贾环来到宫外找到牛继宗,嘱咐他调拨两万京畿驻军进城加强防卫。
随后,他快马加鞭返回锦衣亲军都指挥司。
校场上,贾环俯视着黑压压的五千名锦衣校尉,对常贵和郭达吩咐:“你们二人务必派人盯紧那些元兴勋臣中掌管兵权的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本侯汇报,切记不可出错!”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齐声道:“谨遵侯爷号令!”
安排妥当一切后,贾环返回宁国府,叮嘱几个丫头严守门户,随后前往荣国府。
踏入荣庆堂,贾母即刻询问:“环哥儿,宫中何人驾崩?”
贾母忧心忡忡,若逝者是当今圣上,贾家多年努力恐将化为泡影。
贾环沉稳答道:“老祖宗,是太上皇!您嘱咐府中近期勿要外出,京中恐怕不会安宁。"听到此消息,贾母终于安心,说道:“我知道了,家中之事不必挂念,有我在。
你在外亦需谨慎。"贾环听后心头一暖,承诺道:“老祖宗放心,我身边皆为亲兵,定无差错,除非天灾人祸。"言毕即刻离开荣庆堂,赶往锦衣亲军都指挥司驻地。
待贾环离去,贾母唤来贾赦与贾政,安排府中事务。
因她们这些内命妇需入宫吊唁,此事亦非易事。
喜欢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