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侯夫人焦急道:“那可怎么办呢?老爷您一向不过问府中事务,哪能体会我的难处!”
史鼐说道:“我去荣国府向姑妈致谢,想必她在这件事上出了不少力。
顺便问问姑妈是否有其他办法。"
荣国府内,王夫人跪在地上哭泣,原来是因为王熙凤整顿荣国府,撤换了邢夫人和王夫人身边的亲信,才发现江南贾家的祭田竟被王夫人卖掉了一半。
如此大事,王熙凤不敢隐瞒,而且这些祭田关系到她儿子未来的继承权,于是禀告了贾母。
贾母面色阴沉地说:“老二家的,你还好意思哭?你胆子也太大了,连祭田都敢卖,那是贾家的根本。"
贾政在一旁愤怒地说:“母亲,这种恶妇我非休了她不可!”
王夫人脸色苍白,辩解说:“老太太,当时我掌管荣国府,处境艰难,迫不得已才卖了祭田,但这些钱都用在府上了。"
王熙凤冷嘲热讽:“二太太,荣国府公中的银子从没有低于三十万两,我不知道您所谓的艰难在哪里,为何要卖祭田?”
贾母严厉地说:“老二家的,不必辩解。
过去的就不提了,你把卖祭田的钱补上,叫凤丫头派人去江南重新买回祭田。"
看到贾政还想说话,贾母严厉地瞪了他一眼。
毕竟还要顾及宫里娘娘的颜面,若真要休妻,娘娘在宫中该如何自处?况且如今皇宫储位空悬,元春腹中的孩子关乎贾家的兴衰。
王夫人当家期间获利颇丰,私库充盈,但要她拿出这么多钱,仍觉心痛不已。
然而,她又不得不拿,否则难以过关,内心对王熙凤满是怨恨。
这时,鸳鸯进来禀报:“老太太,史家侯爷到访。"
贾母让贾政和王夫人退下后,叫人带史鼐入内,问:“你来了,史鼎那边处理好了吗?”
史鼐跪地哭诉:“多谢姑妈在外照应,不然史家不知会沦落到什么境地。"
贾母闻言落泪道:“你们两个不争气的,若史家败落,我如何面对先侯爷在天之灵。"
史鼐听贾母提到祖父,也悲从中来,说道:“姑妈,此事实因二皇子案受牵连,我兄弟俩怎敢做出灭族之事。"
贾母稍作平静,问道:“史鼎的家人安置妥当了吗?可别亏待他们。"
史鼐答道:“姑妈放心,三弟家眷已安置在我府中,衣食住行皆如往常。
只是您也知道我家现状,如今被抄一府,我降爵减俸,生活本已艰难,如今更是雪上加霜,还需养活三弟一家,特来向姑妈讨个主意。"
贾母叹息道:“我一个老婆子能有什么法子?但总不能让他们挨饿。
鸳鸯,去取五万银票给史鼐。"鸳鸯点头离开。
史鼐忙摆手推辞:“姑妈,侄儿此来是想寻条出路,不想总劳烦您。"
贾母沉思片刻,提议:“要不问问环儿?”
史鼐一听,摇头道:“姑妈,王爷对我们史家印象不佳,未必肯帮忙。"
这时,鸳鸯捧着锦匣出来交给贾母,贾母接过锦匣,嘱咐道:“鸳鸯去看看环儿在不在,若有空就让他过来一趟。"
不久,贾环来到荣庆堂,向贾母行礼:“老祖宗唤我何事?”
史鼐忙起身行礼:“史鼐见过阳平王。"贾环挥手示意免礼。
贾母将史家困境告知贾环,叹息道:“环儿,看在老婆子的分上,能帮就帮一把吧。"
贾环略作思索,对史鼐说道:“你家的庄子今年全部改种蔬菜,同时饲养鸡鸭猪羊。
到时候我按市价收购,这样也能改善你家的生活。"贾环的酒楼生意火爆,导致食材供应紧张,他正考虑自家庄稼地的利用问题。
恰好贾母提出请求,他就打算分一部分给史家。
史鼐听后十分欢喜。
近年来遭遇干旱,庄稼收成不佳。
若能种植耐旱作物,再养些家禽牲畜,不仅解决了生计难题,还能由贾环收购,这对缓解家中困境极为有利。
他拱手致谢:“多谢王爷相助!”
贾环摆摆手:“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都是小事罢了。"随后转向贾母:“若无其他事,孙儿先行告退,还有一些事务需要处理。"
贾母笑着点头:“去吧,别耽误了正事。"
待贾环离开后,贾母将锦匣递给史鼐,叮嘱道:“这些银子你收好,以备不时之需。"
史鼐最终还是收下了贾母的银两,说道:“姑妈,我厚颜收下这笔钱。
府里目前确实困难,待情况好转,我定会好好孝敬您。"
贾母摆摆手:“不用客套,咱们本就是一家人,说这些反而见外了。
史鼎那边你安排妥当了吗?路上要小心。"
史鼐答道:“姑妈放心,我已经打点好了。
我毕竟是世袭一等子爵,沿途不会有人敢为难三弟。
到了地方出示我的信函,想来他能平安到达。"
贾母松了口气:“如此我就安心了。
这两日为了你们兄弟的事,我几乎彻夜未眠,刚小憩了一会儿,又开始犯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