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爷,前院有锦衣校尉来访,说是有什么事需要面见您。"管家进来禀报。
邓达闻言眉头微蹙,国舅府被围的事他知道,但不知锦衣卫此时登门所为何事。
他沉声吩咐:“让他们进来回话。"
郭达带着两名锦衣校尉来到正堂行礼道:“卑职郭达拜见国公爷。"
邓达挥挥手道:“免礼。
不知你们王爷让我们来贵府有何事?难道连我们国公府也要被围了吗?”
郭达笑着解释道:“国公爷别误会,只是白朗提到您的公子邓安与他的儿子交往密切,王爷因此让公子前去说明情况。"
邓达转头喊道:“去把安儿叫过来。"
不多时,一位形似邓达七分的少年公子步入正堂,行礼问道:“父亲唤我何事?”
邓达严肃地说:“安儿,白朗称你与刘唐之子关系匪浅,阳平王希望你过去解释清楚,务必如实回答,不得隐瞒。"
邓安躬身道:“父亲放心,孩儿知道该如何做。"
国舅府。
正堂内,贾环看着站立一旁的邓安频频点头,心中暗赞其态度不卑不亢,是个难得的人才。
“邓安,本王问你,最近为何频频前往尚书府?”
邓安拱手道:“王爷明察,我和刘唐之子能相交,全因王爷。
说句冒犯的话,我家和刘家都有人为王爷所杀,所以我们走得近些。
那几天也是因为刘公子邀约,我心情不佳才去见他的。
王爷若不信,可派人查证。"
贾环哈哈一笑:“邓安,你倒是个有趣之人。
没错吧,你们是不是在谋划对付本王?”
邓安微笑回应:“王爷开玩笑了,无凭无据之事,王爷还是莫要妄加猜测为好。"
片刻后,郭达走进,在贾环耳边低语几句。
贾环点头,随后说道:“王爷府中下人证实,确实是由刘公子遣人请的邓安。"
贾环虽觉巧合,但眼下局势,连弘武帝都不得不让步,他也不敢轻举妄动,于是笑道:“既然如此,邓安你就先回去吧。"
邓安疑惑道:“王爷就这样放我离开?不再审问我?”
贾环轻笑:“你显然早有准备,再问也无济于事。
不如放你回去。"
邓安拱手道:“王爷果然高明,那我告退了。"转身离开。
贾环目送邓安离去,心中暗想,没料到邓达还有这般出色的儿子。
转向白国舅道:“打扰国舅了。
既然目前无证据表明白朗卷入二皇子遇害案,那我告辞了。
不过,白朗嫌疑未除,近期国舅还是留在京城为好。"
白国舅皱眉抱拳:“多谢王爷提醒。"
慈宁宫内,老太 ** 完事情原委后,向太后禀报。
太后听罢勃然大怒:“好个贾环,竟敢如此对待朗儿,分明是不把我这个太后放在眼里!”
老太监忙劝道:“太后息怒,此事不可轻举妄动。
白朗的嫌疑尚未澄清,若激怒贾环,后果不堪设想。"
太后余怒未消:“皇帝怎能如此信任这个逆臣,真是气煞我也!”
林府中,林如海正与黛玉谈笑,贾环步入。
林如海笑道:“你来接玉儿?”
黛玉听后羞得面红耳赤,娇嗔道:“爹爹……”
林如海询问了国舅府的情况后,听后点头微笑:“环哥儿,你做得对。
如今局势不宜再兴 ** ,近来朝中接连处决,已使神京城内人人自危,担心自身难保。
当时皇帝震怒,百官都不敢劝谏,只能让他发泄怒火。
若你现在再有所动作,满朝文武恐怕都会针对你,得不偿失啊。"
贾环回应道:“岳父大人放心,我深知这其中的利弊。"林如海满意地点头,心想:环哥儿愈发成熟了。
随后问道:“今晚留下一起吃饭吗?”
席间,林如海品尝着贾环带来的白酒,说道:“环哥儿,我的存酒不多了,现在都在节省饮用。
这大红袍也是同样情况。"说完,他笑着望向贾环。
贾环看了看黛玉,脸微微泛红,解释道:“爹爹,我只是因为许久没见到您,有很多话想说,就把这事给忘了。"
他又转向林如海笑道:“岳父,我来的时候和环儿准备了一些好酒,白酒、红酒以及大红袍,都已经放在您的书房里了。"
林如海听后举杯饮尽,感叹道:“环哥儿,多谢你了。"贾环笑着回答:“岳父言重了,孝敬您是我们的本分。"
林如海哈哈一笑,心中十分欣慰,今日确实是让他最开心的日子。
黛玉接着说道:“父亲,环儿说明年我们全家要下江南,在姑苏为母亲扫墓。"林如海欣然答应,并希望这个好消息能传达到妻子耳中,让她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
不过他也担忧贾环可能到时无法抽身。
贾环保证道:“岳父,我想到了明年五月份,朝廷不会有重大事务发生,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带林姐姐去江南游玩一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